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广州最大贪腐窝案警示国企监管漏洞

国内 羊城晚报 2014年06月29日 08:0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查处有了新进展。据广州市检察院前日通报,已有19人因卷入该案被立案调查和起诉,除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外,还包括公司党委书记、副书记、总经理助理、副经理、办公室主任等12名高管涉案。这些人涉嫌利用国企改制转型,设立公司挪腾贪污国有资产2.84多亿元,金额打破了广州贪腐窝案的以往纪录。

  这确是一起让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窝案,也是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案例!据检方介绍,涉案人侵吞的国资主要是土地和房产等,2.84亿多元是按十几年前的评估值,这些年来已翻了不知多少倍,假如按现下的市场价评估,其案值更是惊人的天文数字!

  “白云联合公司”曾是广州市属国有农场系统最大的综合性企业,下辖企业众多。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拥有2.5万多亩土地,职工1.3万人,但眼下公司已名存实亡。在广州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土地资源,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然而,白云公司不但没能在此基础上创出一番事业,反而日渐衰落,成了一个烂摊子。究其原因,显然与公司高层集体贪腐不无关系。说白了,正是一窝“硕鼠”掏空了公司的根基,最终令其轰然坍塌!

  贪腐涉案者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起广州“最大贪腐窝案”留给社会各方的反思却并未终结。显然,该案无论在国企监管还是反腐的制度设计方面,它所显露出的教训及漏洞等,都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首先,它暴露出国企内部监控和反腐的巨大漏洞。这些年来,不仅是“白云腐败窝案”,其他一些地方和行业的国企也频频曝出贪腐案,这与国企内部的防范体系缺失不无关系。尤其是一旦出现高层的集体贪腐,串通一气,那么所有“防线”便告崩溃。为何国企容易出现“高层窝案”,是制度漏洞还是监管失职?国企该如何防范“内部人控制”,确保国有资产不变为某些贪腐分子的私产?这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其次,它暴露出国企转制中的国资流失的黑洞。“白云窝案”涉案长达十几年时间,在此期间,张新华等人通过虚设债务、低估资产、隐瞒债权、变卖资产不入账等手段,左右腾挪、化公为私,将国有资产攫为己有。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上,有形的国有资产在不断流失,不断被“硕鼠”侵吞,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主管或监管部门的注意,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显然,国企在转制改型过程中,由于权属变更等因素,最容易造成国资流失,无论央企还是地方国企,这都是个突出问题,如何加以防范,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再则,它也暴露出外部监督和制约措施的匮乏。可以说,“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的最终受查处,还要归功于一些退休老职工坚持不懈的举报和上访。尽管张新华等人的贪腐手段隐蔽,加之公司转制等诸多因素,增添了对其的查处难度,但是,职工举报已然揭出了“狐狸的尾巴”,若能早一点引起国资和纪检部门的重视,又何至于拖得如此之久。

  “最大贪腐窝案”无疑再次敲响了国企监管的警钟。事实表明,只要权力不受监督,贪腐便会无孔不入,因此,既要构筑好制度的“笼子”,更要扎紧监督的篱笆。对国企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将监督的权力交给企业职工,只要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任何贪腐行为都难以遁形。

推荐阅读 广州 | 贪腐窝案
我要纠错编辑:雷世远 责任编辑: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