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想靠窗,还要多花钱?

2014年06月23日 09:44

国航一波三折地推出了选座付费计划。现在在国航的六条特定国际航线上,如果想要提前选取靠窗或过道的座位,需要支付100元的服务费。之所以说它“一波三折”,是因为这项选座计划在五月底曾经短暂地推出,六月初在争议中取消,几天后再次出现。

这项收费是否合理,我们不如从经济、法律方面的几个问答来分析分析。

1.一张飞机票,想要靠窗户坐就要多花100块钱,商家是不是太丧心病狂了?

丧心病狂看怎么定义。以北京直飞旧金山的航班为例,笔者查询后发现,经济舱的票价为6000元至20000元不等,这样算下来选座费的开销也就相当于支出增加了0.5%~1.7%。

更何况这次航班的航程为12小时,这就相当于你每小时只花了不到10块钱,就能随时欣赏一路上窗外的景色,这个花费比去馆子吃顿饭值多了。或者我们换一种算法,国航北京飞上海航班的全价经济舱票价为1016元,如果航空公司推出一个服务,旅客只需要额外花费5~17元就能锁定一个属于你的靠窗座位,会有人觉得贵么?分析问题不能只看增量不看存量啊。

2.不管收费多还是少,航空公司这么做都是变相提价,凭什么这样?

“变相提价”论在反对者中传播甚广,甚至有专家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一名专家这样表示,航空公司的飞行成本是确定的,在成本没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涨价不合理。

在特定的情况下,专家的这种价值取向是没错的,只可惜这个“特定情况”是计划经济时代,而我们处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逐利就是作恶,这种守旧的抑商思想应该被摒弃。国航曾经是“国家队”的底子,但现在它是在香港、纽约和内地三地上市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应该对股东负责,只要在合法的框架下能够提高利润,都是合理的。

否则专家一席话,让手握国航股票的股东情何以堪,这股票还能涨么。

3.好啊,靠窗和过道都涨价吧,那是不是中间的座位就该降价啊?

我们坐飞机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把自己和行李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航空公司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只要达到了这个义务,我们付钱、航空公司出力的买卖就算达成了。有人买了一张经济舱,没选座,虽然坐在了中间的位置上,可是飞机一降落,这名乘客还是如愿到达了外国的地界上,航空公司也没因为你没选座就提供除了位置之外的差异化服务--比如说不给你运行李或者不给你饭吃--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涨价为什么涨,因为靠窗和过道的座位需求量大,需求一大,这些座位就成了稀缺资源,稀缺性才是它们涨价的原因。并不是说中间的座位不能降价,但是降价也只能因为购买这些座位的乘客人数少了,票卖不出去了,所以才需要降价促销。

票价涨跌是供需关系调节的,不是跷跷板,这边涨了那边就一定要跌。

4.抵制国航!以后要么不坐国航,要么坐了国航不选座,你能把我怎么着?

还是以北京飞旧金山为例,抵制国航的话,其实消费者还是有其他选择的,除了选择联程航班,中间多经停一到两次,直飞的航班还有美联航的。只可惜,美联航在座位收费问题上比国航走得远多了,他们对于“有更大伸腿空间”的座位都会额外收费,听到这个消息真是让人心塞。

坐了国航不选座,这倒是个好主意,事实上这简直是博弈论的范畴了,“囚徒困境”明晃晃的实例。如果整架航班上所有经济舱的乘客都不花钱选座,国航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还是会让一部分乘客随机坐到靠窗座位的,长此以往,选座费制度也就烟消云灭。

只可惜会所有人都乖乖地听话不花钱选座么?怎么会!有人对靠窗座位有更高的需求,如果这类乘客等着国航派座,鬼才知道能给他随机到哪去,加上第一个问题里已经说了,有钱买国际航班票的人不会过于在意那多出来的选座费,指望通过自己不选座想把国航“饿”死的乘客恐难如愿。

5.说了这么多,国航的涨价做法到底合法么?不用听个证什么的?

这个问题我还是整理一下媒体报道里来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许凌洁的看法:

我国国际航线的航班,一般都是由中外双方航空公司依据政府间双边运输协定协商确定,并向民航局申报,经批准后方可生效。这样的定价方式很难适用《价格法》,也就不存在价格法里规定的听证问题。

目前,国内航班座次分为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头等舱、公务舱定价属于市场价,即定价权属于航空公司。而经济舱机票定价属于政府指导价。

2013年,民航局、发改委联合下发了通知,进一步放开了航空公司的自行定价权,且由两家以上航空公司共同经营的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票价由实行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可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机票价格制定是逐步放开的。

笔者总结一下就是,在政府的简政放权之下,市场的角色原来越重要,政府监管的条条框框被拆除后,市场规律本身就是规则,企业在此之下自负盈亏。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