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时代的“归来”不能仅靠政府买单

特约评论员赵强

  日前,成都市政府买单邀请了1633名市民免费进影院看了电影《归来》。有机会免费看电影的市民心满意足,代表政府为此买单的成都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局长黄勤也颇感欣慰:它是成都“优秀国产影片免费观影月”的开篇,或许,它呼唤并预示大众电影时代的归来。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直至今日,也是如此。但是,日趋高涨的电影票价,大有筑起高高门槛,将升斗小民、普罗大众排斥于影院门外之势。例如,一名成都的公交司机就说,自己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了!有了政府买单的公益影院,像他这样的普通民众,这才在二十多年后,第一次走进影院——从这个视角出发,政府算是为民众做了件大好事,民众没有理由不欢迎、不叫好。否则,电影离大众越来越远,对电影本身发展也不是好事:电影因为高昂的票价变成“贵”族消费品,并不意味着电影就此步入精英文化的行列,反而由于变得小众化,与其大众文化的品性背道而驰,路会越走越窄。

  但是,由政府买单,免费请市民观影,便欢呼大众电影时代即将归来,未免过于乐观。

  首先,政府买单免费观影,虽然有人赞扬,但也不乏质疑之声。比如,此次,共有1633名市民获得了免费观影的机会,人数不算少了,但相对于一千多万的成都市人口总数,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说是政府买单,其实动用的还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如何使用公款、如何分配公共资源,纳税人应有知情权。所以,有网友会问,这1633人是如何产生的、观影的影院又是如何遴选出来的、购买的价格和文广新局报账的价格又是如何,希望对这些开支能有个明细的账本公开,否则不仅民众会怀疑这不过是一次不解渴的作秀行为,更会揣测背后可能存在政府与影院之间的利益输送。

  民众的要求乃至怀疑,并不苛刻。了解和监督政府财政,是纳税人的权利,政府则有义务回应民众的质疑。而一心做好事,却总是被质疑,政府处境尴尬的原因,也正常常是因为在程序公开透明上做得不够好。何况,政府买单免费请民众看电影,表面上看与政府公开购买公共服务类似,但实际上却有所差别。公共服务产品应有一个基本属性,即非排他性。可公益电影一旦进了影院,就自然会受到人数的限制,自然面临影片选择与影票分配的问题,这与政府出资播放广场电影有所不同——最终被选的电影以及可以免费进场观影的人员都具有排他性。若想不受非议,就必须公平公正地给备选影院、影片以及观影市民以同等获得机会的权利。但目前,并未看到有明确的招标以及分配程序,这是政府善意中的缺憾。

  其次,从政府的能力来看,让大多数民众都看上免费电影,这不现实;即便可以实现,政府自身并不产生财富,政府的钱本就都是来自民众,政府出钱让每个人都看上电影,与民众自己掏腰包看电影又有什么区别?何必兜一圈,还少了自由选择权?政府买单免费看电影,既不能全面铺开,也不能长久行之,凭政府之力欢呼大众电影时代归来,不容乐观。

  而且,电影离大众越来越远,不仅仅因为票价过高,还因为影片本身质量,以及技术和版权保护。粗制滥造的电影,曲高和寡的电影,观众一般都会少,比如成都之前的几场公益电影,即便免费上座率也不高。而家庭影院等技术进步也是观众远离影院的一个原因;加上影片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盗版影碟充斥市场,影片票价过高也有被倒逼的原因——进影院的人少了,票价自然就高上去了。还有商业地产的过度开发,使得影院的场地租金高企,价格自然下不来……而在这些方面,政府更有能力大有所为,产生的效果也绝不会低于直接为民众看电影买单。

  因此,虽然说政府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调节市场失灵的责任和义务,但大众电影时代的归来,非朝夕之功、非一家之事,政府尤须量力而行、公正而做、顺势而为,方能好心有好报——取得大众普遍叫好的最高效率、最佳效果,需要比电影艺术更加高超的施政艺术,不是政府买单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