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变“空姐”,别光盯着衣服

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相关新闻:

  江苏一医院要求护士穿空姐制服上班

  做空姐,是许多年轻女孩的梦想,对于这样一件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12名护士却“梦想成真”,因为她们每天上班都要穿空姐制服,在上岗前还经过航空公司特别培训,不过,她们的服务地点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医院病房、输液室等诊疗场所,服务的对象也不是飞机上的乘客,而是患者,因为她们本身职业是护士。(见扬子晚报)

  这一举动遭遇如潮恶评,连医疗界的知名人士“烧伤超人阿宝”都怒批,“让护士换空姐服以增强所谓责任感,这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创新,这完全是缺乏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完全是一种极度自卑和媚俗,完全是一种极度的无知和愚蠢。”其理由是,医护是端庄严肃的职业,这个职业经过长期发展,在包括着装在内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已经非常规范,这些规范既反映职业特点,也有科学的依据。不在提高医护水准上下功夫,一门心思琢磨着换装作秀,不少网友对医院此举发出质疑,认为有炒作之嫌。

  其实,没必要大加挞伐。护士穿上空姐制服,真的逆天吗?先需厘清的是,这样做不是玷污护士的身份,也不是庸俗地模仿空姐的范,而是向患者提供“空姐式”服务,态度更谦卑,更注重细节,也更有责任心。于此而言,无论尝试精神服务还是彰显服务精神,都不是坏事。

  按照院方的说法,此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医院的服务质量提上去,现在的年轻护士都娇生惯养,最缺乏的就是责任心、细心与耐心,而空姐礼仪规范等培训恰恰弥补了现在年轻护士的这些缺点。仔细想想,不无道理。再说,他们面向所有的患者,而非只为少数特权者所驱使。从现实反馈看,有患者表示,“空姐式”服务确实让自己有耳目一新感觉,也觉得特别温馨。既然如此,何必对“空姐式”服务口诛笔伐,置之死地而后快?

  反对“空姐式”服务的声音最集中的一点是,这是花架子、表面文章,无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徒具观赏意义。改善医患关系,还得从根本上入手,比如改革体制等等。如此观点似是而非,显得粗鄙而傲娇。改善医患关系,固需治本,但也别排斥治标。增进医患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正需要点滴努力,像“空姐式”服务这样的做法,与体制改革的治本之举并不矛盾,别贪恋“一口吃个胖子”的功利化思维,就排斥所有的治标尝试。

  “无论是穿白大褂还是穿空姐制服,只要服务态度好就行。”有患者如是说。诚然,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优质服务,医护人员既要换装,更需要换心、换脑。如果服装换了,服务没有换,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服装没换,却能提高服务,也能接受。最理想的状态是,既能换了服装,又能提供优质服务。不管怎么说,换装与服务并不冲突,换装的落点应该是服务。

  在医患关系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今天,我们评判医疗机构的做法应基于两点,其一,对任何有益的尝试,有助于推动医患关系改善、提高医院良好形象的做法都应该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空间。其二,改善医患关系,医院能多拿出真招、实招和高招,少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当然,光靠医院还不够,患者、主管部门和决策者都有责任。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网络新闻联播 ,@央视网新闻 。

网友立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