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帝之死:我们还要不要学文史哲

2014年05月04日 20:19

4月16日晚,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解脱”了自己。在此之前,他留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是“学术帝”,还曾因成绩优异而被免试保送读研。他并非性格忧郁之人,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周,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常常苦笑、发呆。

在寝室书桌上的遗书里,蔡洁挺吐露了做出这个决绝选择的最后心迹:“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按时毕业,无颜以对。”

“痛不欲生,惶惶终日”

蔡洁挺遗书的最后写着“痛苦啊”。见过他遗书的姑父印象深刻:这三个字用巨大的字体写了两遍。对于想不开的原因大致写了两点:无法按时毕业,找不到工作。

出事前一周,蔡洁挺得知自己将会因毕业论文未能按时完成而延期毕业。随后,他变得心事重重,和亲朋打电话的次数日益频繁,经常独自唉声叹气,以及苦笑、发呆。

据《新京报》报道,蔡洁挺的论文是关于孙中山故居翠亨村的地方文献。这一论文资料不易收集,难度较大。面对难度大的论文,蔡洁挺曾去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实习,但仍没做好材料搜集工作,手头所有材料就只有四本书,不足以完成论文。而且他去年还把大多时间花在了找工作上。

直到出事前两三天,蔡洁挺都在起早贪黑地整理论文。有同学劝他应付了事,但蔡洁挺容不得给论文“注水”。而根据中山大学的规定,4月17日是硕士研究生提交毕业论文的最后期限,如果不能按时提交,必须提交延期毕业申请,延期毕业后,可以有半年到一年时间完成论文,取得毕业证。

4月9日,蔡洁挺给身在日本的导师写了一封题为“无从开口的延期申请”的长信,他写道:“自知延期答辩将是此生永难弥补的缺憾”,此外“于求职方面亦不如意,自我鄙薄之下渐生自暴自弃之念,兼之家中亲人稍欠安康,自此学生日益陷入逃避与谎言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他还在通过QQ与导师联系时,用“痛不欲生,惶惶终日”描述自己的境况。导师曾劝他不要自责,但蔡洁挺在信中写道,“自己永远不停在找寻退路,即使退路有时无异于绝路。”

“倍感傲娇的专业”

除了无法按时毕业,找不到工作是蔡洁挺陷入绝望的另一个原因。

据同学回忆,进入3月后,蔡洁挺“神色很压抑”。之前应聘上一家海口的公司,但嫌远,没去,他想在珠三角找工作。但对于历史系毕业生,找工作压力不小。历史系一直是中山大学的强势学科,但这个让学生们“倍感傲娇的专业”在面对市场时就不那么强势了。

蔡洁挺的专业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集中在博物馆、纪念堂,但其中机会非常“难得”。去年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广东佛山一家博物馆工作的张东介绍,省级博物馆对想从事文博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但“省级博物馆一般要博士以上学历”。而且博物馆、纪念堂编制难求。他所在的佛山一家博物馆,虽没有省博物馆那么热门,当年招考因为有编制,也是许多学生挤破头。

蔡洁挺家里可以在潮汕老家为他安排工作,但他曾告诉同学,他不想回老家,也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工作。在出事前,蔡洁挺的一位同学了解,除了被他拒绝的那份海口的工作,蔡洁挺没有找到别的工作。

据中山大学历史系提供的资料,到今年4月底,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4届毕业生11人里,蔡洁挺去世,另有一人延期毕业,今年将要毕业的9名学生中,已有5人基本上落实了就业单位;其他4人正在积极求职。

“千万别学文史哲”

著名媒体人林楚方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段往事:有个小朋友(大概是高中生)问他,想做传媒人该报什么专业。林楚方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理工科,如果有做传媒的兴趣,就应该一直保持,学成之后如果兴趣还在的话,就考虑去传媒谋职,谋职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这个行业再决定。

但那个孩子告诉林楚方,已经选了文科,他只好建议选个经济法律类,多少有点技术含量的专业,不要选文史哲。

笔者曾在国内某985大学接受过四年哲学教育,对林楚方的感慨可谓感同身受。笔者在大学里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尚算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虑到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现状,能做到这点已属不易。但问题是,这一收获主要得益于师生等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而非课本。除进入对口专业工作的部分理科生外,其实任何专业都是如此,学的不应该是考试技巧,而是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从大了说,其实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进入社会,这都是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在求职过程中也曾屡屡受挫。当面试官得知笔者专业是哲学时,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一次成功的面试应该让面试官对你感兴趣,而不仅仅是你的专业。也许在你满足他们对哲学的好奇心之时,就是他们拒绝你之刻。我相信类似的情况蔡洁挺生前应该也遇到过。

尽管中国的理工科教育也是问题成堆,但和文史哲比起来还是强很多,毕竟前者有一套强迫学生完整地学习一门学科的教育体系。而目前的文史哲教育,很难让人有这样的经历。相当多的经过魔鬼高考的人,往往管不住自己,四年文史哲下来,基本武功全废。

笔者身边有着太多的高考胜利者,他们从独木桥上一路走来,以市县状元的身份进入名校学习,但现有的文科教育方式使他们疏于自勉,业荒于嬉。走出校门时,只能靠列举康德休谟朱熹王阳明的只言片语来忽悠外行人。“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只是CNKI的搬运工”成了文科生毕业前夕的生动写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蔡洁挺是一个文科学霸,他能考出不俗的成绩,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本专业学习,这已远在平均水平之上,但有着完美主义性格的他,却无法直视顺逆境,用死亡来逃避压力,这也拷问着大学教育的初衷。

“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龙应台1999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给出了精彩的阐述,“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可惜文字的隽永不能阻挡你返回生活世界的脚步,“读书不为稻粱谋”不过是理想主义的镜花水月,与其说读文史哲更像是一次赌博,不如说在大学象牙塔里,应该及早规划人生,应该更早认识到如何不与社会脱轨。(央视网 作者:关开亮)

网络新闻联播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