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是秀场,也是坟场

2014年04月05日 10:16

跑调。

曹格用这样的方式唱出了《我是歌手》第二季总决赛的第一个音符。还好曹格不是孤独的,在后面的节目里,选手嘉宾下饺子一般地扑腾扑腾掉到了跑调的大坑里。

你可以说自己紧张,也可以归咎于耳机里的返送出了问题,可是伴随着直播,所有瑕疵都迅速成了既定的事实。愿赌服输,这就是《我是歌手》的游戏规则。

你是歌手,那就拉出来溜溜

2013年1月,第一季《我是歌手》播出的时候,观众们耳目一新。在湖南卫视的舞台上,观众见惯了青年男女歌手为了一张通向演艺圈的门票相互厮杀,这一次同样的剧本由已经成名多年的明星歌手来演绎。淘汰是真实的,投票垫底您就走人,出场费拿好不送,面子的问题还是您自己担待点吧。

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无数歌手假唱被戳穿,无数歌手唱功被评头论足,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听众。加上同类节目《全能星战》的出现,《我是歌手》模式俨然成了“行业标准”,以后再听到某位明星完美无瑕的录音室作品,小学生都能从鼻子里哼出轻蔑的一声“修音了吧”。

第一季《我是歌手》的节目里,羽泉解读了混乐坛的一条规矩:一个职业歌手,想在乐坛存在下去,至少要有一首传唱率较高的代表作;拥有三首代表作的歌手可以享有更长的职业生命;拥有五首代表作就可以开自己的演唱会了。

可见歌手是一个“一招鲜吃遍天”的职业。在走穴演出中,一名歌手享有的曝光时间也就是一两首歌那么长,台下的观众又不都是你的粉丝,你说我给大家唱一首你们不怎么熟悉但是我自己觉得特别好听的作品吧,没有多少人愿意买单。

市场选择下,歌手的形象被严重固化。网上一直有一个比较火的系列选集,叫“一人一首成名曲”,翻看选集看看,很多时候,对着歌手的大名,你能想起来他的作品还真就是这么一首成名曲,那这么多年他还在歌坛混迹,到底都干了啥?

两季《我是歌手》通过二十几名歌手的样本告诉大家,有的歌手在观众视野之外的盲区还真有两把刷子,有的歌手在自己仅有的一把刷子上毛都不剩几根了。

“你行你上啊”,这句话是脑残粉回复批评者的标准例句,可《我是歌手》从节目名字上就堵住了这句话生存的空间。我是观众,你是歌手,就算我连《上学歌》都唱不准,依然有评价你的权利。同样是吃着音乐的饭,同样站在一个舞台上,为什么其他人能打动我,而你却不能呢?

站起来或者躺下去

韩磊拿到了第二季的歌王。此前有媒体评论,除了韩磊,谁来捧起这个荣誉,都会被人骂到死。可是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之前,韩磊留下的公众印象是,活跃于90年代的影视歌手,失踪多年。

韩磊自己坦言,参加《我是歌手》的一个原因是“再不露脸就老了”,实际上韩磊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老,在出境《我是歌手》后,他还拿到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邀约。连湖南卫视的微博都出来为韩磊鸣冤,澄清他只比郭涛大一岁。

回顾一下第一季的节目,不难发现,黄绮珊、林志炫这样的歌者虽然能在出场时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由于路数单一,难免后劲不足。想在《我是歌手》的节目里一站到底,比的是高度;一赢到底,比的是广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邓紫棋的得票略逊于韩磊,位居亚军。即便如此,邓紫棋也赚到了,她在节目中计算着自己的粉丝,三个月来从150万飙升到近1000万。

韩磊抖了抖包袱,亮出了自己不为人知的“花活儿”,我们这才知道,这名1991年就出道的歌手对音乐的掌控能力远不止“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可即便是实至名归的歌王韩磊,在舞台上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多种乐器,也只能做一个音乐的传递者,而不是创造者。近年来,音乐制作人更多地选择老歌新编来吸引观众,样子是新的,皮囊却是老的。这很难说音乐艺术是否依然健康。

“唱片业早就死掉了”,回顾2013年的音乐界,乐评人李皖这样说。他盘点2013年发行的华语唱片,感叹国内原创音乐乏善可陈。

2005年,《超级女声》的冠名费是1400万,这在当时已经是令人咋舌的天价了。9年后,第二季《我是歌手》的冠名费为2.35亿元。冠名费打着滚翻番,明显跑赢了通胀率,反映出商业对于音乐的狂热,可是狂热的资金并没有激励出更好的原创音乐,音乐选择以“表现力”、而不是“生产力”拥抱商业。

粉丝高喊“韩磊我爱你”,但是没有人喊“韩磊你出专辑我一定买”。是啊,人家之前出的专辑你都没买,喊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再说了,哪天韩磊真的沉淀沉淀,搞出一张略显学院派的专辑,还真没多少人愿意买。

李皖对于原创音乐的未来倒是很乐观:“这就像四季轮替一样,没准过几年,就又迎来下一个季节了。”

那一边,汪峰高唱:“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