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期:计生部门“赞助”公安,一场涉嫌违法的利益分赃
(2014-05-20)
今年来,法院系统从上到下推出了一系列司法便民措施,而且,绝不满足仅仅采取低层次的便民措施如设置饮水机、提供诉讼风险告知和复印服务等,近年来司法顶层设计也已把提供高层次的便民措施作为重中之重。
当事人到法院,核心关注还是自己的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审理以及不打白条的执行,那么围绕上述核心,第一层次的措施是司法程序的公开。我们知道京东商城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订单信息及时公开,我们下单后任何一个订单信息包括物流到了西直门还是崇文门都能实时查询,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心情更为迫切,天天盼望有进展,有的当事人一趟趟往法院跑打听消息而不得,往往轻信"法律职业工作者"的小道消息和承诺,其个人受到损失不说,法院还可能背黑锅。司法程序的公开包括立案通知、开庭、询问通知的及时有效送达,法律文书的公开等等,现在都已前所未有的力度在推进。
第二个层次的措施加强了外部监督。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当前为当事人、群众可以在诉讼时和裁判生效后举报投诉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当事人还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案件,当然新闻媒体、网络都为外部监督提供了平台。
第三个层次是内部监督方面。外部监督基于当事人自身利益考虑,关心则乱,不一定能客观、专业的评判案件,内部监督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方面立法机关从立法的角度非常重视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法工作,数年来两次修法,亮点和群众的高度评价都在审监程序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法院系统从司法的角度高度重视审判监督工作,积极落实了立法精神,切实解决一大批冤假错案,此外,法院大力开展了审判管理,案件评查工作,这些都是间接的便民措施。
人民的参与是司法工作的基石,也是公正司法的源泉,便民看起来是为民提供便利条件进行诉讼,实际上通过这些便民措施,达到了公正和高效的目的,人民群众满意,法院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才能建立,法院工作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014-05-20)
(2014-05-19)
(2014-05-19)
(2014-05-18)
(2014-05-17)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