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注意到,你正在被人收买

2014年02月18日 21:08

扩大,再扩大,然后撞在一起。

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同时吹起几个气球,最终就会看到这样的场面。现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进入了近身肉搏阶段,“嘀嘀”和“快的”的打车恩仇录,成了巨头大战中的一场小小战役。

春节过后,嘀嘀打车率先调低对乘客的补贴力度,从之前的每单10元减半到每单5元。不料,此举不但遭到了竞争对手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在微博上的无情嘲讽,还拉低了自身的使用率。

2月18日起,嘀嘀打车重新提高补贴力度,这引发了新一轮真刀真枪的价格战。截至18日下午,嘀嘀打车将补贴额度提高到12—20元之间的随机值,而宣布“永远比同行高1元”的快的打车则将补贴额度定在13元。

有评论人担忧,嘀嘀与快的胜负分晓之日,便是打车软件垄断局面形成之时。这显然是建立在对打车软件的属性定位不清的基础上的。恶意竞争会拖垮参与者,有助于胜利者对市场进行垄断,独家提供商品、制定价格——这是经济学告诉我们的。

打车软件能够让我们方便地叫车,并且用移动设备支付车款,可是我们在打车时真正需要的“商品”是出租车的运载服务,打车软件只是商品交易中的一个辅助品。垄断者之所以可以垄断,是因为一旦垄断形成,消费者便找不到其他的替代品,在定价上失去了决策权,只能任人宰割。可是在打车这件事上,消费者能够轻松地找到打车软件天然的替代品——挥手叫车、现金支付。如果有一天,无论是嘀嘀、快的还是什么别的打车软件,在完胜竞争对手后将手中的“剔骨刀”挥向了用户,那么用户只要放弃掉打车软件,回归传统的打车方式就好了。

话也不能说得太死。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你,在支付路费的同时还要支付一笔服务费——如同现在的电话叫车服务一样。这笔服务费是垄断带来的么?当然不是。一方面,当你提出叫车申请、司机响应的时候,你同司机之间形成了一种专属的契约,服务费中的一部分奖励给了司机对契约的遵守。另一方面,你的服务费祭奠给了出租车的稀缺性:因为出租车的数量少而需求大,导致打车难,你才愿意用预约的方法叫车,以保证自己的时效性需求——为稀缺的东西支付更高的成本,这是天经地义的市场准则。如果出租车满大街都是,随时一挥手都能停过来三五辆,人们也没必要预约叫车了。

有媒体统计,背靠腾讯这棵大树的嘀嘀打车在今年1、2月间的补贴总额为4亿元,支付宝的“小弟”快的打车的补贴总额也超过1亿元。但补贴再高,恐怕也难以形成对用户的永久黏性。既然如此,为什么支付宝和腾讯还要动用上亿的资金来大打价格战呢?

伊坂幸太郎在小说《金色梦乡》中写道,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习惯。

百度在成长为巨头的路上,向国人普及了百度搜索,尽管世界上更多的人更习惯使用谷歌;腾讯在成长为巨头的路上,向国人普及了QQ,尽管世界上更多的人更习惯使用MSN;阿里巴巴在成长为巨头的路上,向国人普及了淘宝和支付宝,尽管世界上更多的人更习惯使用eBay和PayPal。

移动支付时代,更进一步说是移动生活时代,终将来临,巨头们同时把脚步踏入一个领域,要做的就是培养用户的习惯,并为此不惜烧钱,用连续不断的“糖衣炮弹”来“收买”用户。嘀嘀打车1月初刚刚获得1亿美元的融资,这笔相当于6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在一个月后就被烧掉了大半。这样的损益,换来的却是腾讯在港股市场上的坚挺表现。你说那些投资者,究竟是傻到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还是精明到了家?

用户正在适应移动支付,市场正在被培养出来,谁都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这时如果哪家巨头坚持不住、倒在“解放前”,不仅会失去大好河山,还会在江湖上留下被耻笑的声音:“你看,那家伙‘精尽人亡’了。”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