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农村不能只靠“老啃族”

2014年02月14日 19:59

当社会在讨论“啃老族”的时候,一些人口中不屑,心头却几多羡慕。对于“老啃族”们而言更是如此。“老啃族”,准确描述着如今众多出身农村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很难爬上来,却容易沉下去。

《南风窗》近期的一篇社会调查报道,完整呈现了“老啃族”的生活状态:他们通过上大学、打工等方式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生活轨道。在他们“城市化”的背后,往往有着城市年轻人难以理解的郁结。为了供他们上大学,贫苦的农民父母穷尽一生积蓄,东借西挪,或者举家族之力才勉强凑足学费,甚至被迫做出其他牺牲,比如适龄的兄弟姐妹辍学外出打工,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当寄托着家庭甚至家族希望的大学生们毕业并在城市工作后,自觉或不自觉地面临向家庭“还债”的问题。

在和同事探讨这个问题时,同事说,“老啃族”不光是“80后”面临的问题,“60后”、“70后”,每一代人都面临这个问题。相比之下,“80后”“老啃族”的数量还远远比不上“60后”和“70后”。同事说得没错,只是相比“60后”、“70后”,当下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甚至从农村“翻越”到城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作为“80后”的年轻人好不容易在城市里立住脚,却不得不面临历史性的家族“还债”问题时,这种压力和“60后”、“70后”当年面临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在城乡二元体制之下,“养儿防老”依然是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依靠。而基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反哺”是年轻人必须的孝道。虽然说目前农村老人也有了“养老保险”,但每月几十元的“养老金”聊胜于无,至于大病医保,现在大多处于试点阶段,真正落地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农村的老人一旦有了什么事,他们必须把求助之手伸向在城市里谋生的孩子,尽管有时候他们也知道孩子在城市里打拼很不易。没办法,在多数农村老年人看来,城市里挣钱再不容易,也要好过农村。而另一方面,从农村打拼到城市的年轻人,自知这个过程中,父母乃至兄弟姐妹为自己做出的牺牲,他们会从朴素的亲情伦理角度自觉“还债”,他们从不会去想,其实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替这个国家的福利缺失还债。

一位和我年龄相当的朋友两年前刚刚买了房子。在大学毕业的第三年,他已经有了一些积蓄。那个时候正打算贷款买房子,不想身为农民、没有医保的老父亲身患尿毒症,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8万元给父亲治病。他是这个家庭中唯一混进城市的孩子,老家农村的哥哥和姐姐的收入远不如他。所以,父亲看病的绝大部分开销都由他来支付。

朋友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父亲看病让他背负外债的事情,但我知道他内心是多么渴望通过所谓的阶层流动过上比父辈好的生活。几年之后,他终于买了房子。如今见面,他时不时地会感叹一下:“平安是福,再也折腾不起了!”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农村老家只要再有任何一点“动静”,都会把他的生活折回到几年前,他这几年的辛苦就全废了。

也许是因为总忘不了朋友的遭遇,所以笔者看到《南风窗》这篇有关“老啃族”的调查报道时,总会想起朋友的那句话:“老家再也不能有什么事儿了!”对于“老啃族”来说,他们生活的抗风险系数小之又小,农村老家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状况。

其实,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能够“独立自主”,当然,这种状态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整的公共福利保障机制之上。但是,由于公共财政没能很好地惠顾农民的福利保障,“老啃族”们无论多心酸,在农村都没有说“不”的机会,否则他们就会背负“不孝子”的骂名。在城市打拼的孩子努力去供给在农村的家庭,几乎就是城市“反哺”农村的唯一形式,但实质上,这还是农村的“自哺”。只有当“自哺”变成“他哺”时,“老啃族”们的压力才会得到缓解。(央视网 作者:陈方)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