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为什么叫“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4年02月07日 22:00

央视网(记者 张雷、马骏)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外交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在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努力构筑“伙伴关系”框架,努力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是该框架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2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会见普京总统。

2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会见普京总统。

中国各层级的“伙伴关系”

中国建立的“伙伴关系”包括以下三层次内涵:首先,双方应互相尊重、互不为敌,这是建立“伙伴关系”的前提;其次,双方共享利益、同担风险,这是“伙伴关系”的基础;最后,双方采取切实行动维护并促进相互关系,这是“伙伴关系”发展的动力。

从对象上分,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对象既有国家,也有地区组织。

从表述上看,中国“伙伴关系”名称非常丰富,包括“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等。

以上表述有不同的含义,“战略合作”意为共同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在军事和战略方面进行合作,并在国际舞台上展开合作;“战略协作”指除“战略合作”的内容外,双方还在军事技术等方面协作互助;“全面战略伙伴”指在宏观战略等各个方面展开合作,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合作”多指经济领域的各方面合作。

中国主要“伙伴关系”国家或组织(资料截至2013年10月;图片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中国主要“伙伴关系”国家或组织(资料截至2013年10月;图片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中俄“伙伴关系”进化史

俄罗斯是中国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这体现了中俄两国关系的独特性,表明中俄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在重大战略问题上相互支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俄“伙伴关系”发展十分迅速。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首次正式访华,双方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互相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

199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访问俄罗斯,签署《中俄联合宣言》,将中俄关系确定为“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即建立在和平共处各项原则基础上的完全平等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既不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

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期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俄两国决心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后,中俄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2001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

2005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共同确定,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2011年6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胡锦涛在致辞中表示,中俄要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关系提升到了现在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1年6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并致辞。

2011年6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并致辞。

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示中俄就两国战略协作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主张。

对于此次习近平主席赴索契出席第22届冬奥会开幕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部主任、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玉荣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因为2013年习主席履新后将出访首站选在了俄罗斯,而2014年又将俄罗斯作为出访的第一站。两次“首选”再一次表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非常稳固。另一方面,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体现在各个层面——在国际舞台上,中俄两国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立场一致或相近,两国都主张和平发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地区冲突,不干涉他国内政。这是中俄的一贯立场,双方通过协同与合作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立场,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网络新闻联播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