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这一年:媒体公信力下降

2013年12月31日 18:57

媒体公信力最近几年一直在下跌,2013年催化了这个过程。

这一年,在微博上耕耘许久的自媒体人涌向微信平台。自媒体人将用户喜欢的内容推送到读者的手机上。配合微博已有的优势,用户完全可以脱离任何一家媒体,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

对于读者来说,他们的信任,被自媒体分流。这在微博时代,就已经初露端倪。

可是除了被分流,媒体也“豪放”地挥霍着公信力。2013年起,对于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除了提出“七条底线”的道德约束协议,同时“两高”还出台了司法解释,将网络诽谤的法律标准入刑。遗憾的是,在这场守护信息真实性的战斗中,被揪出来打板子的还包括许多媒体。

其中,在记者陈永洲因为有偿报道被警方控制后,《新快报》做出的“穷骨头”姿态最终被真相打成了“软骨头”。这一事件,成了媒体公信力崩塌的一个缩影。只要隔三差五地有媒体报道出的新闻被证明是“假新闻”,新闻媒体的形象就会不断在公众心中流逝。网络反谣并没有让网民们的信任重新流向标榜“权威”和“专业”的媒体,反而让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相信什么。

2013年夏天,被诟病最多的两个人是“大师”王林和李某某的母亲梦鸽,有趣的是,当深陷漩涡中的他们想要扭转颓势时,无一例外地都选用了同一个手段——指责媒体。王林声称采访他的媒体利用了他的善意、曲解了他的原意;梦鸽雇佣的“法律顾问”也频频指责舆论对李某某未审先判,并暗示有势力利用媒体“围剿”李家。

因为不尊重自己应该尊重的原则,媒体正在变得不受待见。这挑动了旁观者的神经——在新闻当事人与媒体之间,要选择更不相信谁?

女孩为老人打伞的新闻,结果被证明是伞厂的软广告;“大妈讹外国人”,真相却是外国人违反交规撞了大妈;“买外国奶粉意外收到了只袋鼠”,实际上是媒体拿网络旧图把段子炮制成新闻……回顾整个2013年,面对这么多真假转换的新闻,怎能让读者、网友不犹豫?

公信力保有着自己的公平之道:你不可能朝夕之间把它挥霍干净,也别奢望把丢掉的公信力迅速收回来。如今,媒体的公信力就像被装进了沙漏,一年过去了,沙子又少了点。

2013年6月25日晚,某晚报按照惯例,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当天头版的截图,其内容赫然是“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来源是刚刚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随后,这条微博遭到了“举报”——参与撰写报告的人民网舆情分析师证实,蓝皮书原意为“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并非该晚报说的那样。

媒体公信力下降

当新浪微博把“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的报道标记为“谣言”的时候,这绕口令般的叙述背后,是令人无奈的黑色幽默。

当涉嫌受贿、诽谤、敲诈勒索、妨碍公务等违法行为的记者一个接一个被曝光时,媒体公信力的冬天已然来临。(作者:刘浩睿)

网络新闻联播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