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荣誉这一年:中国遥望,月亮之上

2013年12月27日 17:33

央视网(记者关开亮)尽管比美国和前苏联晚了几十年,尽管有外国脱口秀节目调侃中国是那个在马拉松比赛结束、观众都散去时才跑到终点的熊猫,但当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双手捂脸时,电视机前,不知道已有多少中国人比他更早落下了迟到的激动热泪。

12月15日23时4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显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五星红旗实现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次留影,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软着陆月球和月面巡视勘察能力的国家。此时,在电视直播镜头中,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专程前往现场熬夜观看的习近平和李克强站起身来,满面笑容地与参研参试人员一同鼓掌、握手祝贺。

玉兔行走月球,那两道深深的车辙,几乎是中国从衰败屈辱走向复兴的近现代艰难历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见证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见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飞跃。《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夜看一轮明月,挺亲切,感觉它与我有了更直接关系,因为它上面停了一辆中国的车。再过几年,那上面没准还会有几个中国人呵。我这个人挺俗,月球上停一辆中国车,会比停一辆别国的,更让我开心。”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想,同中国每次取得非民生领域的成就时一样,有人站出来问,“当中国还有几千万的城乡特困人口的时候,当贫困地区的许多孩子连午餐都没得吃的时候,花费这么多的钱搞嫦娥落月,有什么意义?”是的,无论是真的缘于个人的好奇,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都有资格有此一问。毕竟,对于社保、医保标准都还不高的普通中国人来讲,探月工程的投入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耐心地回答了这个关乎意义的问题。他说,这种提问是一种眼光短浅的看法。中国开展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对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提升作用,对新型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成长,对新兴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对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并发挥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这种诘问不是中国人的特例,早在1970年,赞比亚一位名叫玛丽·尤肯达的修女给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副总监恩斯特·史都林格写了一封信,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孩子吃不上饭,你们怎么能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史都林格很快作了回复:“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的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这封表达了无数航天事业工作者心声的回信,后来被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予以发表。

退一步讲,探月工程是探月工程,解决贫困是解决贫困,这是两码事。中国确实存在贫困问题(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存在),但并非做每一件事都要跟“解决贫困问题”扯上关联,才能获得正当性和道德优越性。如果说只要中国尚有一人吃不饱穿不暖就停止所有民生外的发展,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神九发射成功时,有网友编段子调侃:“你觉得神舟九号的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解决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比登天还难!”有人觉得这段子好笑吗?至少我不觉得。

1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