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荣誉这一年:中国之梦

2013年12月27日 17:28

央视网(记者关开亮)岁末,各大媒体都忙着盘点年度关键词,“中国梦”遥遥领先。

2012年11月,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一系列“期盼”被阐述为“中国梦”。而在今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予以阐释。

“中国梦”迅即成为各类传媒热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人们按自己的愿望加以不同的解读。譬如,有人认为,中国梦就是从自身出发让小我强大;有人认为,中国梦主要指中国要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可以说,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个中国梦。一个农民工的中国梦,可能是春运时能有一张有座的火车票,当他年末想要拿回自己的劳动报酬时,老板不再闪烁其词甚至闭门谢客;一个毕业生的中国梦,或许是一个能值回他教育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工作,一间能安身的房子,让他能直视家人殷切的目光;一个医生的中国梦,可能是安心悬壶济世,无需习武防身;一个基层公务员的中国梦,可能是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而不再被贴上特权标签,在“白加黑,五加二”之后仍被人诟病着有名无实的特权;一对恋人的中国梦,或许是不必因“丈母娘经济”结不了婚;一个老人的中国梦是老有所依,孩子“常回家看看”……

国家梦不仅以国家的名义而存在,也不仅仅作为对曾经的耻辱记忆的回应而存在,它通过实现每一个国民的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中国梦”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在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等方面具体梦想的实现。尊重个体尊严,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构建“健康的大国意识”或“理性的国民心态”。在“中国梦”的理念与实践中,个人发展的梦想与民族复兴的梦想指向一致。

实现梦想的道路和实践却并非一帆风顺。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瓶颈期,惩治腐败等顽疾的攻坚期。中国梦并不都是美丽的玫瑰色。

从婴儿奶粉、雾霾空气到食品危机,从土地红线、住房困局、拆迁风波到收入分配不公,从周边环境恶化到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我们依然行进在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需要以百倍的勇气,最大限度地动员所有的中国力量,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新一轮长征之中。

勇于造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渴望对公共事务发言的普通公民越来越多,他们将自己梦想的小日子与国家梦想的大政治直接联系起来。参与民主政治,这是一个有着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最宝贵的民族热情,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一个现代国家迈向富足强盛的最重要里程碑。

有梦的民族,才有未来。

1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