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从《继承者们》到《私人订制》:小人物的两种逻辑

2013年12月25日 18:48

最近在中国最火爆的韩剧,非《继承者们》莫属。

美国西海岸清新的空气、逐浪的舢板、敞篷的豪车以及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0平米的海景别墅,韩国富二代们王子公主般优越的生活一览无余。与此同时,贵族学校--帝国高中内以财产划界的冷酷法则令人咋舌:同学间谈论的话题是家庭企业的股票和并购,作为“社会关爱生”进入这个学校的基本上会被欺负到主动退学;家长会上妈妈们对学校活动的赞助,决定了你在班级中的地位;而如果你有一个身为首富的爸爸,那么可能跟你订婚的姑娘,必须按家庭资产的多少进行排名。

中国的富二代们好像还没“牛”到这个程度。可能是因为“汉江奇迹”比中国改革开放要早二三十年,导致富裕阶级的固化在韩国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当我们看到韩剧中,年轻人无论是相亲还是同学间对话,直接问“你爸爸是做什么的”非常自然和随便时,中国人至少在社会伦理层面还维持着对“拼爹”的不齿。

在这个背景下,《私人订制》的出现就不奇怪了。这部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播的贺岁片,遭遇了不少争议的口水。每个评论者有自己的观察角度。以笔者的角度看,与《继承者们》强调阶层差别有如铜墙铁壁难以逾越相比,《私人订制》很明显有着超越阶层的浪漫。两部片子中间都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而小人物们的生存逻辑却截然不同。

《继承者们》中的灰姑娘,以富家保姆女儿的身份幸运地进入贵族学校,闯进了这个秩序森严的贵族小社会,最终抓住那万分之一的机会,使自己摆脱原来的阶层,进入上流社会。

而所谓“私人订制”,提供的是一种情景模拟,将你放在一天或一个月的虚拟情景中,引导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换位思考。它不能帮小人物改变命运,却能让小人物体会到不同阶层的角色,比如当个官,当个富人,通过这短时间的愿望满足,来实现心理平衡,产生“富了也不过如此、当官了也不过如此”的心理解脱。或是安排小人物有机会强势面对平时所憎恨之人,在非现实的场景中否定对方、痛斥对方甚至打伤对方,来获得心理满足。影片还安排了强势人群体会弱势人群的情节,比如让大导演如痴如醉地弹棉花,通过丑化成功人士、嘲笑其赚多少钱也填补不了心灵空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小人物实现心理平衡。

因此,大致可以这样说,《私人订制》里的小人物生存逻辑如下:虽然我是穷的,我一无所有,但我也有机会体验富人的生活,和富人一样呼吸着雾霾,我们在并肩作战对抗人类挑战上是平等的,所以谁又比谁强得了多少!这就是中国小人物的逻辑。

反观《继承者们》,说到底无非是一个靠帅哥美女讨巧的庸俗故事,但它所反映的韩国小人物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是穷的,被别人看不起是正常的,我是自尊心很强的,所以我要摆脱这样的状态,我要用我的运气和努力,进入高的阶层。

不能否认,《继承者们》向人们展示的是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残酷的竞争和生存淘汰法则,女主人公万分之一的“奇遇”也没有任何效仿意义。但它有一点是积极的:即鼓励小人物通过努力进入比自己优越的阶层,而不是为留在自己的阶层中寻找各种理由,用鲁迅时代中国就惯有的阿Q精神维持对比自己高的阶层的畸形心理平衡。

中国社会走到今天,市场化主导的趋势已经很明显。追求更好的生活,让自己在社会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是每个小人物应有的权利。一个靠贬低强者来迎合弱者的社会,是脆弱的。我们的文艺作品,我们的宣传舆论,是否应该给小人物更高一些的人生坐标,而不是给小人物太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理由,这或许会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成长和和谐共赢。

1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