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嫦娥”登月冲击波:世界诉说37年的等待

2013年12月15日 22:42

央视网(编译王磊、张雷、江易易 报道)对于中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软着陆以及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的分离,美国、欧洲和日本媒体普遍予以积极评价,认为加入“月球俱乐部”是中国实现“宇宙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也为低潮中的世界载人太空探索活动注入一针“强心剂”。

美媒:中国空间计划雄心勃勃

各国媒体纷纷指出,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航天器在月面软着陆的国家,也是30多年来首个完成这一壮举的国家。

美国《纽约时报》以《巡视器着陆,中国加入月球俱乐部》为题,感叹中国空间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文章称:“当1976年苏联实施上一次软着陆时,处于‘文化大革命’尾声阶段的中国依然混乱不堪。现在,更加富有和强大的中国正力图成为一个受到全球尊重的大国;中国政府认为,在空间领域获得一席之地,能对提升科技和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地位起到关键作用。”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驶上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视频截图)

“巡视器上配有相当数量的仪器,可见这次任务的雄心。”文章引用空间历史学家和探月专家安德鲁·柴金的话说,“人们有望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发现。”

美国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的科学家保罗·D·斯普迪斯认为,“嫦娥三号”在探测月球的同时,也是在为将来的探月任务做技术上的准备。在他看来,中国的这个着陆器能承载比“玉兔号”月球车(140千克)重10多倍的质量。“尽管它将进行一些新的科学探索,但它的真正价值是测试一个新的月面载重运输系统——这个系统可能会很强大。”

《纽约时报》报道称,10年之内,中国可能成为唯一拥有服役空间站的国家。目前由15个国家航天员共用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退役,而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届时可能已经做好了建立自己空间站的准备。

12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的文章《中国‘玉兔号’巡视器驶上月球表面》,高居该网站阅读榜首位。据BBC报道,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传统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迪恩·程(音)表示,中国的空间计划体现了该国对“综合国力”概念的重视,“看看中国人进行载人飞行的频率吧——差不多每两年一次。”中国正系统性地、一砖一瓦地为高端空间计划做准备,对各个重要环节均有巨大投资。“中国在说:‘我们做的事情只有两个国家以前做过——美国和苏联。’”他说。

英国《卫报》称,“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地在月球虹湾着陆区登陆,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巨大飞跃。“在另一个世界登陆,仍然是一项极具技术挑战的任务。”《简氏航天系统与工业》顾问编辑彼得·邦德说,“特别是像月球这样,没有大气层,因此你不能使用降落伞之类的东西。你得使用火箭发动机降落,同时确保下降的角度和速度准确无误,避免落在大坑里或大石头上。”

《卫报》表示,尽管中国的空间计划在技术和经验上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们(中国)花时间研究如何把人送进太空,如何建立空间站,如何探索太阳系——尤其是针对月球和火星。”邦德指出,“他们正大踏步地前进。我想,再过10到20年,他们一定能在这个领域与俄美匹敌,也许会在一些方面超越这两个国家。”《卫报》认为,随着载人飞行和探月任务的成功,中国在远东地区的空间技术竞争中已经遥遥领先于印度和韩国。

日本《读卖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嫦娥三号”登月成功,使中国在成为与美俄一样的“宇宙大国”征途中迈出了一大步。月球探测对于太空开发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外星探测器实施地面操控,是走向更遥远太空的技术基础。如果此次任务一切顺利,中国将有能力在月球开发中发出更多声音。

“现在,美国的空间探索充其量也只能说是裹足不前,这让中国有机会表现得像全球科技引领者——尽管美国在太空仍然拥有更多、更先进的设备。”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琼·约翰逊·弗里泽对法新社说。

学者:中国探月成功对美国是个刺激

中国的探月行动让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感到了压力,它们忧心于本国在空间探索方面的不作为,同时对“嫦娥三号”登月的国际和科技意义予以高度评价。

日本《朝日新闻》在题为《谁将主导未来的载人航天飞行》的文章中指责,中美都有详尽的载人飞行计划,印度方面也屡次表达了这个愿景,但完全看不到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方向。

美国“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网站称,中国在空间探索上的魄力与华盛顿政治领袖们的毫无远见,形成鲜明对比——那些政客抓住一切机会阻挠美国宇航局的工作,妨碍美国科学的进步。

美国自1972年后就没再实施过月面软着陆,其国内一直有人呼吁重返月球。署名“西蒙·拉斯科夫斯基”的医学研究者在社交网络建言:“中国(探测器)登上了月球,是该我们回去的时候了。”

“中国正在改变,而且还是成倍地增长。比较1988年、2000年和2012年的中国,你真不知道2014年中国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拥有一千万训练有素的国民,在全球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德国《明镜周刊》网友“Otoshi”大声疾呼,“欧洲和美国,赶紧醒来吧,准备迎接挑战!”

据《明镜周刊》介绍,美国把探测月球的事拱手让给中国,自己更专注于“谷歌月球X大奖”——由X大奖基金会和谷歌公司联合推出的月球机器人竞赛。如果有哪家私企能够在2015年之前把第一个机器人送上月球,让它行驶三分之一英里(约536米),并传回高清照片,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2000万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大奖。一些参与者甚至希望在月球上做生意。但是由于成本太高,还不确定是否会有探测车能登上月球。

英国《电讯报》引用该国莱斯特大学空间物理学教授肯·庞兹的话说,中国未来实现航天员登月的计划对科学来说是个好消息。

奥巴马取消了2020年之前让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的计划,这让一些人开始怀疑他推进载人太空探索计划的决心。庞兹预测,现在随着中国距离实现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目标越来越近,华盛顿可能会受到重启太空计划的政治压力。他认为,美国太空计划的停滞局面还将持续下去,直到中国人登上月球,华盛顿才会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去实施更大的动作。

“如果中国的尝试获得成功,像我一样坚信空间探索意义的人都会感到高兴。” 庞兹说,“这将是对中国(空间)计划的巨大促进,我想这也将是对其他国家(空间计划)的促进。”他对中国的探月工作寄予厚望:“‘阿波罗’计划仅仅对月球表面做了少量研究,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德国网友:这是人类航天的胜利

中国“嫦娥三号”在月面的软着陆赢得了国外网友的广泛关注。据新华网报道,按发帖数量计算,“嫦娥三号”已迅速攀升为12月14日美国社交网站最热门话题之一。各国网友多以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欣喜之情。

德国网友“tmhamacher1”乐见中国探月的成功:“这是一个好消息!终于,太空再次成为了焦点,毕竟未来是属于太空的。现在美国也对月球探索越发感兴趣。如果没有竞争,那人类还生活在上帝的摇篮中呢。”网友“syntax35”则说:“衷心地祝福,这是人类航天的胜利。”

署名“Astro0”的网友写道:“快,出去看看月球,那儿来了个崭新的物体,闪闪发光!”一个叫“小行星行动”的美国民间组织“通报”说:“太阳翼已经展开。37年后,月球上首次有了活的探测器。”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纳塔利·柯伦”在推特上评论道:“真令人兴奋,这是37年来首次有探测器‘访问’而不是‘砸进’月球。37年啊,哇!我想月球可能以为我们忘记它了呢!”

美国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卡尔·萨根中心的弗兰克·马尔希说:“用了37年才重返月球,想到这个就有点淡淡的悲伤。”

来自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凯蒂·马克说:“自我有生以来,中国是唯一在月球上‘软降’某个物体的国家。”这句话引起许多网友共鸣,被大量转发。

在美国航天城休斯敦工作的罗伯特·弗罗斯特说:“上一个探测器月面软着陆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还没出生呢。祝贺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与之合作的欧洲航天局。”署名“詹姆斯·摩根”的网友则回应说:“天啊,我都感到老了,我第一次听说月球软着陆时才4岁大。”

署名“马克·诺尔”的网友说,他为“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兴奋得发抖”,今天月球不再遥远!美国网友“索斯藤·卡尔宁”称赞道:“祝贺中国,棒极了!”来自瑞典的“彼得·利延贝里”说:“37年后,人类探测器终于又现身月球。谢谢您,中国!谢谢您,嫦娥三号!”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