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葬礼上一定要严肃吗?这是个问题

2013年12月13日 20:50

葬礼上一定要严肃吗?这是个问题

先是奥巴马忙着和丹麦女首相玩自拍,米歇尔在一旁“黑脸”;接着大家又知道,原来葬礼上的“手语翻译人员”是在瞎比划。回头来看曼德拉的葬礼,媒体除了悼念,也关注到了其中的“娱乐要素”。

这样真的好么?大家也在问当事人。

针对在曼德拉葬礼上的搞怪,南非警方曾经表示将要抓捕这名手语翻译员。最新的消息是,南非政府确认了这名手语翻译员患有精神病。面对镜头诉说当天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手语翻译员一本正经地表示,自己在现场看到了天使,之后发病,什么都记不得了,错误的手语翻译是无意识的行为,希望大家能够原谅他。

在现场自拍的“始作俑者”丹麦女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也公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虽然曼德拉的悼念会不失悲伤,但依然是一件“节日性的事件”。现场载歌载舞,在这样的环境下,托宁-施密特拉上奥巴马和卡梅伦玩起了自拍,事后媒体用“愚蠢”、“失敬”来指责他们。这让女首相有点委屈,她并没有觉得自拍有什么不妥。

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两件事要被视为对逝者的不敬,批评者一定会乐此不疲地翻出今年4月份发生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一幕。当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正在举行,在葬礼上致辞的是伦敦主教,他回忆起同撒切尔夫人交往时发生的趣事,全场多次发出笑声。至少被镜头捕捉到笑脸的有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其配偶菲利普亲王、首相卡梅伦夫妇,加上“讲笑话”的伦敦主教,这些人岂不是都对死者不敬?

(撒切尔夫人葬礼上的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

(撒切尔夫人葬礼上的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

英国人弗兰克·奥兹拍过一部电影,叫做《葬礼上的死亡》,主人公的父亲过世后,由他来主办父亲的这次葬礼。没想到在葬礼前状况百出,演出了一部笑点不断的英式喜剧。中国人冯小刚也拍过一部电影,叫做《大腕》,一个美国导演来华工作,突然病重,他委托葛优饰演的角色为自己筹划身后事,在葛优的商业运筹下,准备葬礼这件事也成了一个乐子。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悲伤是检验死亡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人的离去换不来一群人的全情悲伤,要么是死者生前行为不端,要么是生者心怀鬼胎。这样的价值衡量标准深深地刻在骨头里,以至于冯小刚在拍摄影片时,也不得不请一名美国人来出演那个将要躺在葬礼上的“死者”。

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家企业正在公开招股准备上市,这家企业叫福寿园,是内地最大的殡葬企业。死亡让人忌讳,可是死亡也带来巨大的市场。我们都知道,中国正在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而我们不愿意说出来的事实是,老龄化社会将为殡葬行业带来诸多机会。

民政部和社科院每年都会联合发布一本《殡葬绿皮书》,也就是上一年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3年的绿皮书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单以每平米的价值而言,殡葬业的收益高于房地产。

你可以觉得这件事晦气而不去碰它,也可以在商言商地讨论它的价值,可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所有人都“正在死去”的事实。有些时候,文化观念向开明的方向转变,可以提高社会的总体利益;反过来说,敝帚自珍的态度则会阻碍社会利益最大化。

如果有什么市场空间因为传统观念中的“避讳”思想而被忽视,那么其结果将是: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了获利的空间,对于政府来说损失了一块良好的税源,对于市场来说损失了专业化服务的机会,对劳动者来说损失了劳动岗位。

中国人经常自嘲“死都死不起”。殊不知,造成这样局面的一个原因,正是我们自己对死亡看得还不够开。(作者:刘浩睿)

网络新闻联播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