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期:计生部门“赞助”公安,一场涉嫌违法的利益分赃
(2014-05-20)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人事争议案件,杭州人李先生认为单位给其安排的工作太“清闲”,不想被动“吃空饷”,一纸诉状将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单位按聘用合同给其安排工作。李先生于2000年调入杭州一家事业单位,一开始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工作。2005年,单位突然告知他原先从事的工作都不用做了,至于新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单位并没有说明。于是从那之后,李先生每天去单位上班都没有具体任务,虽然钱照拿,但无所事事。
吃空饷,相当于揩国家的油、占纳税人的便宜,但凡吃空饷者,大都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生怕被人发现。而李先生不接受这种“好处”,还为之与单位打上了官司,不少人一定认为他太不知好歹了。
其实,在真相未明之际,对李先生不宜污名化,认为他就是道德败坏之徒,或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宵小之辈;同样也不能奉其为反体制的道德英雄,捧为戳破体制之弊的好汉。剥开附在表面上的是与非,回到最本质的原点,无非一个字:“利”。换言之,李先生与其单位的“战争”,更像是“分赃”不均。或言之,李先生状告单位,并非怀有高尚目的,而是因为他不满足吃空饷这个小利,而意图获取更大的利,他还担心这种空饷吃不长,单位也许找个借口将其解聘。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利益诉求,只要这种利益诉求不违法,也不伤害公序良俗,就不应该被嘲讽。
目前,最需要探究的是,当初李先生在单位干得好好的,为何突然被告知不用做了?报道中称,记者了解到,2005年,该用人单位曾把李先生的工作任务外包给了一家企业来做,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单位当时并没有说明原因。从那以后,李先生在单位里也似乎受到了“歧视”。比如,登录单位原来内网的帐号密码无缘无故地“失效”了,这使他看不到单位的内部材料。此外,他进出单位文印室的门禁卡也突然“挂”了。
由此一来,便让人浮想联翩。其一,难道李先生的工作不出色,难以胜任基本的工作要求,因此单位不得不将其工作外包给一家企业来做?其二,难道李先生得罪了领导,被领导穿小鞋?正如网友的推测,一看就是明显得罪领导了,被打入冷宫、边缘化。其三,单位逼李先生主动辞职。有网友联想到自身经历认为,单位通过这种手段逃避解聘员工的费用,逼员工自己离开,说起来好像是员工占便宜了,实际上让员工百口莫辩。
种种可能,皆为猜测。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但是,在当前,“不满自己吃空饷”这个个案,却有被剖析之必要。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不干活,就不能领工资。由于李先生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事业单位,可能享受财政拨款,即便没有财政拨款,李先生所吃的空饷,也是由纳税人埋单。岂可让纳税人白白供养一个不干活的人?当然,外界不能将矛头直接指向李先生,因为他是无奈的,甚至他也不愿意吃空饷,而是希望有所作为。由是观之,李先生所在的单位就应该诚实地公布“闲置”李先生的原因。无论原因是冠冕堂皇还是猥琐下作,都应该完整地袒露出来。
李先生与其单位的纠纷,已经走向了法庭。但愿法律能够主持正义,最大程度地维护公共利益。曾有论者把吃空饷分为四类:“权力饷”、“人情饷”、“便宜饷”、“糊涂饷”。李先生所吃的空饷,显然并不在其中,但不无象征意义。不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像李先生一样吃空饷?由于他们没有“追求”,客观上与单位达成了“默契”,以至于一直未被发现。对这类吃空饷,不可等闲视之,其本质上也是侵吞国家财产,同样不可原谅。
(2014-05-20)
(2014-05-19)
(2014-05-19)
(2014-05-18)
(2014-05-17)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