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李阳转行做直销,也许是件好事

2013年11月06日 23:00

“李阳,可能是中国最精神的男人。”这句夹杂着戏谑的双关语是@新周刊 说的。

11月4日,已经放弃治疗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用饱含激情的咆哮和79个感叹号,高调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地加入安利全球事业”,尽管似乎没人问他为什么。他在博客中疾呼:“我需要粉碎我的小爱、小我和自私!我每天很痛苦,因为我生活在小爱、小我和自私之中!安利事业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助人的伟大的事业!”他还宣称:“第一天用安利牙膏,牙龈就不出血了!和美国太太的关系亲密了!”说实话,全文很精彩。

一味的个人表演,并没让李阳和他的“疯狂英语”走向巅峰。相反,这个曾引领英语学习热潮的品牌,在呈几何式爆发增长的教育培训行业中渐行渐远。如今,提起李阳,人们想到的更多是“李阳打外国老婆真狠啊!”“李阳打完老婆还振振有词!”“李阳去搞传销了!”

在中国,只要是“90前”,都或多或少了解些李阳的演讲功力。

2000年前后,英语在中华大地上如日中天之势已经开始显现,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肆意生长,新东方的中国合伙人们正开始计划用英语实现他们的“中国梦”。那时,李阳是真正的第一梯队领军人物。他以拉大篷车队进城市、下乡村游学演讲的方式,将英语教育深入到中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他那种疯狂的精神和英语学习的励志故事,曾掀起国人一阵疯狂学习英文的浪潮。

笔者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度过童年时光。小升初前的那段时间,正是“疯狂英语”流行时,到现场跟李阳喊英语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很多同学特意跑到省城去听他的现场演讲。这种经历可以成为和小伙伴们炫耀的谈资。笔者也曾由父亲带着赶赴现场,跟几百人一起喊英语。事后,父亲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但当时只是说,李阳不大像个老师,有些做法让他想起了他小时候见过的一些场景。

那时候,很多英语培训班都打着“疯狂英语”的旗号——尽管不能确定它们和李阳是否真的有关系。笔者曾报名参加过一个声称是“疯狂英语”的培训班,老师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大声,二是背课文必须快——快到要在3秒内背完人教版初中教材第一课的课文。笔者至今不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英语水平有什么益处。后来,那个培训班被教育局查封了。

事实上,李阳的“洗脑式”教育方法一直饱受争议。

“疯狂英语”以单一的口语传授为核心,没有成熟的商业推广模式,因此必须借助于和诉求于一套系统的理论,并借助某种励志和精神,才能广泛推广。于是,一套成熟的疯狂英语口语发音手势和“爱国主义”色彩浓厚的英语励志教育体系诞生了。在无数孩子声嘶力竭和痛哭流涕的同时,李阳一边印证着“让三亿人讲一口流利英文”的推广口号和决心,一边用几百元一套的教材和几千元一期的英语集训活动,肥了自己的腰包。

质疑李阳教学方式的高潮,来自“下跪事件”。

据报道,2007年9月教师节前夕,李阳到内蒙古包头市四十五中给学生们做“疯狂英语”讲座,在一阵感人的音乐声中,李阳要求学生们闭上眼睛进行反思,随后诱导说:“现在教师节马上就到了,我们应该感谢恩师,让我们给自己的老师磕个头,表示我们的感恩之心。”结果就出现了2000多名学生集体跪拜的闹剧。消息传出,舆论哗然。面对众多网友的指责,李阳解释说,这是普通的、伟大的一跪!是他使学生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9月12日,李阳又现身武汉某高校。这次他鼓动女学生“剃发明志”,成为其“亲传弟子”。有评论称,在商业利润强烈的刺激下,李阳狂热地追求新闻眼球和轰动效应,做起宗教式宣传。

作家王朔曾如此评价李阳的“疯狂英语”:“我见过这种煽动,那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把一大群人集中,用嘴让他们激动起来,就能在现场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可怜的人也会顿时觉得自己不可战胜,这与其说是打气,不如说是省事或说愚弄。中国的很多事都是这么办的,做一场梦,把所有问题解决掉。”“李阳是在不遗余力、捶胸顿足地传播知识,但那些热情接受他的人群的一张张亢奋的脸显得格外愚蠢;他张扬爱国主义,可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种族主义者;他的打扮、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处处像一个成功人士,但总不免让人联想起其他成功的骗子。”

有网友在微博上称,李阳加入安利,根本算不上转行,只是更明目张胆、义正言辞地做他一直所做的事情。

《南都周刊》这样描述李阳的“两天两夜魔鬼训练营”:

学员们把手册高高举过头顶,神情亢奋,脸色明亮,像染上一层釉质。

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T恤,腹部印着“为世界创造一个奇迹”。每个人在开课之前都领到一个装着学习资料的红色布袋,快放学时,李阳要求大家在座位上齐举布袋拍摄合影,一个个快乐的脑袋在红海中影影绰绰,看上去颇有神圣感。李阳在课堂带动方面无疑技巧高超,他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最能撩拨这群学生,而且习惯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留给学生来补充。

“我说你们是——”“神!”

“因为我是——”“神!”

1967年,美国加州一所高中,历史教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法西斯主义,搞了一场教学实验。他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如“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并用严苛的规条束缚学生,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做课间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浪潮”,还设计了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像纳粹分子。他们发传单,拉拢新的成员。只用五天时间,这个班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最后,琼斯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国的影片:整齐划一的制服和手势,集体狂热的崇拜和叫嚣。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回冲锋队员。

后来,德国电影导演丹尼斯·甘塞尔将这一事件拍成了电影《浪潮》,以此警告世人:我们离法西斯独裁只有五天。

假使只有李阳一个人有这样的教法,其实还算正常。真正值得担心的是,很多学校的校长、负责人、教育系统的领导,还把他看作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把他请来,把几千个学生组织起来。学生的家长把孩子送来下跪,不仅是冲着他,也冲着学校跟教育系统。

所以有人呼吁:李阳既然离开了,就不要回来了。去真正需要你的传销界,哦不,直销界吧,就算是为了孩子!

网络新闻联播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