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收入分配改革是民心所向的共富路标

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2013年03月05日 14:07

相关评论:

两会系列评论之一:满怀期待迎盛会

两会系列评论之二:“美丽中国”行动应自公开透明始

两会系列评论之三:十年奋发气自雄

两会系列评论之四:人民满意是衡量政务作风的标准

两会系列评论之五:民之所盼 梦之期许

以收入为核心的公民资产,既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点,也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在两会前媒体进行的一项“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收入分配”已高居第三位。

与民声民意相对应的,是制度改革的另一只“靴子”即将落地。新华社北京2月26日消息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这项改革中的具体分工对外公布。正如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所言,意见是我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指导性文件,有助于廓清改革大方向、确立正确原则,摆脱某些旷日持久、莫衷一是的争论。

收入分配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离不开一下四个现实背景:一者,反映出在贫富差距日见拉大的现实情况下,基于个人生存发展权益之上的自然焦虑。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2008年基尼系数曾达到0.491,此后逐步回落。尽管这个数据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和政府管理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描述的“0.5以上”有所差别,但终究是核心数据的首次“脱敏”,说明官方已经意识到收入上面的悬殊以及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二者,正视收入差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视劳动要素的价值。用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话说,我国10多万亿的财政收入,再加上土地出让收入、各种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政府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按2011年计算就占GDP比重高于36%。政府占比重太大的结果,是令民众“分享”的蛋糕较为弱小,且为“三公”等治理留下了艰难的伏笔。要让民众富裕起来,对于只能支配劳动要素的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唯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者,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剧,以垄断为特征的行业和领域必须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先行军。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尴尬、电厂卖电事件引发的全民热议、发改委疑似对白酒“高富帅”开出的垄断罚单、国企高管的年薪纠结……诸多经济类公共事件,在喧嚣的民意之后,都指向一个共同诉求:扭转行政垄断格局,削平垄断收入福利,以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保障各个版本的“36条”真正落实,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打破身份地位上的收入差别。

四者,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庄严承诺。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的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如果分配制度不加以变革,收入分配领域的“硬骨头”和“深水区”难有改观的话,“翻番”的目标可能难以如期实现。

对于柴米油盐的日子来说,收入增长快一点,物价上涨慢一点,这是最朴素、也是最基本的幸福诉求。从顶层设计的思路来看,30多条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已然渐次清晰,例如促进就业机会公平、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从民间吁求来说,处于局部试点阶段的房产税、处于研究阶段的遗产税,乃至于推进资本社会化等,都有着自圆其说的合理逻辑。也许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所言,提高居民收入的最重大举措是“抓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调整”。尽管利益结构复杂艰难,尽管改革程序繁复琐碎,但克难攻坚、有序推进,仍是眼下最迫切的选择。

收入分配改革,是民心所向的共富路标。对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而言,没有什么比实干更重要、更可靠。

最新文章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社会资源 公民资产 收入分配改革 民心所向 共富

打印 | 我要纠错 | 复制链接 | 转发邮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专栏作家

文言文听力“闯入”考试?

专栏作者:刘浩睿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社会娱乐

深泉学院比哈佛更难进的牛校

专栏作者:关开亮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民生影视

五一出游:“人比XX都多”

专栏作者:王二丫
媒体人,关注社会民生。

腾讯新浪开微博,只是讨骂?

专栏作者:雷世远
央视网记者,关注社会热点。

挺一挺政协委员的编剧情结

专栏作者:陈方
《燕赵都市报》评论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