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带薪假,从观念到能力有多远?

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2013年02月19日 19:47

中国政府网近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纲要》提出,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要求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休假不仅是生息之道,更是民生权益。遗憾的是,尽管“带薪休假”早已是各国劳动制度的题中之义,也尽管中国早在1995年就把“带薪休假”制度郑重写入了《劳动法》,但这项劳动者理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至今仍停留在“画饼充饥”的阶段。因此,当新华社18日在微博上盘点“中国人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网上网下一片笑意。是的,115天,13亿人有几个休够了呢?
 
    有人说,带薪假之所以成为镜花水月,首先是个“观念问题”。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一是对落实带薪假,民众从来较为悲观。近日国家旅游局称: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有望在2013年依法提速。不过,对此展开的问卷调查却很不乐观。有关调查显示,直言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的占50.4%;而78.1%的人认为,劳资双方不对等,员工没有话语权。二是尽管2012年中国以近3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居全球第三,甚至对世界旅游市场贡献率超过7%,但社会休假观念确实非常淡薄——在中国,“加班加点”被视为一种美德、“全年无休”更是足以感天动地。只要社会价值对休假不能有理性认识,过劳已然呈现出一种病态美,那么,休假权迟早还是羞答答不肯“下楼来”。
 
    在淡薄的休假观念背后,是休假能力孱弱的现实。伴随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已经成为最辛苦的民族。早在2008年,汇丰集团和牛津大学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当中就显示:76%的中国受访者渴望退休,在亚洲是最高的。即便时间定格在2012年,一家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也发布过它的最新调查结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生活“压力山大”,谁还有心情休假?
 
    更重要的是,休假权其实是更高级的一种能力。如果工资都不能依法拿到、如果加班费或高温津贴年年是纸上画饼,你还指望不上班照样拿钱?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劳动监察系统共督办欠薪案件21.8万件,追回被拖欠的工资200.8亿元,比上年增加29.5%。当此语境下看,“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落实”的目标恐怕就未必那么让人蛋疼——这就是劳资关系的现实,这就是劳动权益兑现的现实。
 
    长远来看,带薪假当然不仅是休闲的事情。旅游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内需型社会的到来……如果人人只知道挣钱而不愿休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会成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如果收入倍增计划里的可支配收入能如实翻番,休假权的短板很可能成为新的社会症结。
 
    眼下而言,赋予民众休假的能力,落实带薪假是第一个“硬骨头”。

最新文章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带薪年休假 观念问题 休假能力 社会症结

打印 | 我要纠错 | 复制链接 | 转发邮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专栏作家

文言文听力“闯入”考试?

专栏作者:刘浩睿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社会娱乐

深泉学院比哈佛更难进的牛校

专栏作者:关开亮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民生影视

五一出游:“人比XX都多”

专栏作者:王二丫
媒体人,关注社会民生。

腾讯新浪开微博,只是讨骂?

专栏作者:雷世远
央视网记者,关注社会热点。

挺一挺政协委员的编剧情结

专栏作者:陈方
《燕赵都市报》评论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