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节前慰问 内容大于形式才是真温暖

本网评论员 鲁杨  2013年02月01日 19:47

相关新闻:

街道企业联手 送温暖进社区

送温暖,还是“实在”点好

世界有爱才永恒,世界有爱才转动。辞旧迎新,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开展着走访、慰问困难户的工作。但少数地方、部门开展的工作却悄然变了调子:送温暖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事先精心挑选对象,要求在记者面前会说话、懂配合。

常有困难户私下表示,“送不了暖”、“保不了温”,接待一次送温暖活动会平添许多“幸福的烦恼”。如此看来,形式主义的温暖能否燃起困难户生活的希望,答案不言自明。

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措施,送温暖要力求实效、心怀真情。慰问这一项工作其实可细分为宽慰、问需和问诊三个小项。蜻蜓点水式的几句宽心话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面临的生活难题,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困难户致贫的原因,“望闻问切”并根据原因对症下药、送去“致富经”,增强困难户的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使他们彻底脱离窘境,成为有效的送温暖活动。

物质匮乏的年代,送些米面油能够解决困难户的燃眉之急,过年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就是最温存的记忆;但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精神的当前,“千里送鹅毛”的成本也需要送温暖的单位仔细掂量。因此,及时救助、精确救助才是新时期送温暖的工作思路。改变以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补齐救济短板,探索为困难户提供常态化的生存保障,例如推荐就业岗位、介绍具有普适性的致富项目和经验等。通常情况下,前来送温暖的多是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或是有着丰富致富经验的企业负责人,他们在致富信息上有着困难户无法比拟的优势。取此之长补彼之短,才是良谋善策。这种科学、规范、人性化的送温暖活动体现的是政策的温度和爱民的情怀,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加深情感。

一件熨帖民心的好事,不但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更要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及时送达是责任所在,体察需求则更彰显真情。归根结底,送温暖要形成系统的民生工程,送温暖的单位要成为扶贫济困链条上的枢纽和砥柱,连接上游的致富渠道和下游的盼富人群。这既拷问社会的良心,也考验政府的智慧,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那么简单。

十八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社会刮起了一股“清明旋风”。而今,将送温暖作为落实“八项规定”的鲜活实践和抓手,实为应有之义。不致辞、不开会、不摆鲜花、不挂横幅、不走地毯、不吃“便饭”、不过度报道、不要求受助困难户列队迎送……淡化形式、突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会留下更扎实的足印,也会让困难户逐渐走出贫困的阴霾,升腾起真切的感恩之心。

 

最新文章

责任编辑:冯超 热词: 送温暖 慰问 困难户 民生

打印 | 我要纠错 | 复制链接 | 转发邮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专栏作家

文言文听力“闯入”考试?

专栏作者:刘浩睿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社会娱乐

深泉学院比哈佛更难进的牛校

专栏作者:关开亮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民生影视

五一出游:“人比XX都多”

专栏作者:王二丫
媒体人,关注社会民生。

腾讯新浪开微博,只是讨骂?

专栏作者:雷世远
央视网记者,关注社会热点。

挺一挺政协委员的编剧情结

专栏作者:陈方
《燕赵都市报》评论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