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雾霾再来袭,没有联动难谈治理

本网评论员 李汉森 2013年01月31日 21:13

相关新闻:

  全国灰霾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 过半城市受污染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控制PM2.5须东部地区联动

  灰蒙蒙一片的天安门广场上,荧光屏中的蓝天白云图像显得格外刺眼,几天来,这张图片被网友广为传播。如今,1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雾霾污染覆盖,天津、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皆难逃厄运,各地均有治污之责。

  中科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北京PM2.5大约30%到40%来自原始排放,20%到30%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到40%来自于区域的协同“贡献”。雾霾污染的形成都不是某市某省单独造成的,新当选的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就表示,要“深化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推进区域联防联控,但自从上次雾霾出现至今,相关省市对联动治污进行的表态并没有跟上雾霾再来袭的脚步。

  环保不同于其他问题,可以说没有联动就不会有结果。但联动治污也是一个老话题,它总是在污染发生的时候才会被人提及,提过之后,真正取得成效的治污实践并不多。不久前,山西省长治境内发生的工业事故,造成下游河北省邯郸市大面积停水,并波及河南省安阳等地,连最下游的山东省也紧急对水质进行了检测,诸多水域的污染现状提醒人们水资源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与水污染相比,大气污染的治理更为复杂,牵涉区域更广、不确定性更大,对于联动治污的要求更高。

  治污标准是基础也是起点,没有统一标准的治理联动只能越治理越乱。据济南媒体报道,近日济南市公布监测数据为重度污染,但国家环保部监控显示的却是轻度污染。一位环保部门官员称,这是由于监测标准不同所致。连标准都不一致,联动治理从何谈起?

  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同区域在信息收集、科技推广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不少污染严重的产业甚至还牵涉到地方经济发展等关键问题,一地的治理措施拿到全国推广并不现实,如何同步行动更是治理过程中最难克服的障碍。

  谁来解决标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等难题?从目前来看,本应承担此责的环保部在处理类似问题方面显得办法不多:污染事件发生之前,本应有的环评体系却面临着被绕过、被造假等问题的困扰,而污染发生后,环保部门往往只能在事后追责,且经常没有强制力;在关注度如此之高的雾霾污染发生之后,环保部已经从信息公开开始做起,但对于如何治理,如何联动的措施,显然还是有些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脚步。当然这和环保部本身没有执法权不无关系,在督察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其角色就显得十分尴尬。区域联动治污,需要更为有力的行政力量与法规的推动与护航。

  联动治污并非没有成功经验参考,欧洲各国能够协同控制治理酸雨和大气污染;美国南加州通过联防联控,遏制住了光化学大气污染;2008年,北京就联合周边省市开展大气治理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治理大气污染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不仅仅局限于环保一个方面。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卫梵斯在其文章中称,从1980到2010年,美国的治污政策使就医费用、因污染降低的劳动生产率、因疾病失去的工作时间、早死亡率、农业生产损失等等空气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大大降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实施成本,往往前者是后者的5到10倍甚至更多。

  推行这种机制的关键在于不能只局限于时间的统一,污染监测的标准是否一致,长效措施能否既注重区域差异也注重统一规划,真正实施的时候能否以排除污染为第一要务而减少在地区利益方面的纠结,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才能真正反映各地联动治污的决心与诚意。也只有这样,“美丽中国”的建设才能走出一条切实有效之路。

最新文章

责任编辑:冯超 热词: 雾霾 污染 区域联动 北京

打印 | 我要纠错 | 复制链接 | 转发邮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专栏作家

文言文听力“闯入”考试?

专栏作者:刘浩睿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社会娱乐

深泉学院比哈佛更难进的牛校

专栏作者:关开亮
央视网评论员,关注民生影视

五一出游:“人比XX都多”

专栏作者:王二丫
媒体人,关注社会民生。

腾讯新浪开微博,只是讨骂?

专栏作者:雷世远
央视网记者,关注社会热点。

挺一挺政协委员的编剧情结

专栏作者:陈方
《燕赵都市报》评论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