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评论频道 > 军事

陈光文:韩国航天大跃进并非好事

发布时间: 2013年01月17日 14: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网



  韩国的“罗老”号运载火箭一连三次发射失败,但这并没有削弱韩国的航天雄心。据韩国《中央日报》15日报道,韩国计划在2017年试发射首个月球轨道飞行器,并在2020年发射由轨道飞行器和登月飞船组成的探测船,从而实现韩国的首次登月计划。韩国此举被认为是为了兑现朴槿惠的承诺。朴槿惠曾在去年12月的总统候选人第三次电视讨论中承诺说,韩国原计划在2025年之前发射登月飞船,但想把这一计划提前。为了实现早日登月计划,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决定从今年起开始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一定在2020年让太极旗飘扬在月球上。

  韩国人的航天之旅一直命途多舛,一直难以梦想成真。此前在2009年和2010年,韩国分别发射了第一枚和第二枚“罗老号”火箭,但都以发射失败告终。第三枚火箭最初定于2012年10月26~31日期间择机发射,但由于发射台与火箭的连接部分出现了裂缝而被推迟到11月29日。而这第二次发射在距预定发射时间16分钟时,“罗老号”二级火箭出现异常,发射被再度推迟到本月25号。

  韩国的航天努力之所以连遭重创,除去不伦不类的航天合作模式,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其从项目启动起,就属于韩、美、俄三国围绕东北亚地缘政治明争暗斗所派生的一个“怪胎”。“罗老号”号与其说是一枚运载火箭,不如说是一枚韩国“霸王硬上弓”的“政治火箭”。外界普遍认为,甭管韩国日后发射成功与否,都难以承载韩民族的“航天强国梦”。

  可是,韩国政府却不这么认为。虽然历经多次失败,反复的试验和失败已经弄得国家和研究人员精疲力尽,但出于多方面考虑,韩国政府依然坚持发展航天技术。以“罗老”号为标志的航天技术可以为韩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催生新的产业。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有关韩国宇宙开发的报告显示,“罗老”号的发射将为韩国各相关产业带来约1.76万亿至2.34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7韩元)的经济效益。此外,韩国还可以借开发航天技术促进其火箭技术的发展,并由此推动其弹道导弹技术的提升。由于美国不允许韩国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公里,其发展弹道导弹技术受到了限制,那么以和平利用太空技术为名开发运载火箭技术就成为另一种选择。而且,参与宇宙开发技术市场的国际竞争,这不仅能带动韩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极大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并提升国内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但分析指出,如今的韩国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确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并拥有很多世界闻名品牌和技术。但是,航天技术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高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高可靠性的大推力发动机、高强度的箭体材料、超大容量的计算机、核心CPU及控制软件的系统集成、空天测控技术所依赖的“天网”配套等,更需要有丰富的从设计到实施发射的经验积累。这类技术,一般只有世界大国才能具备,这也是韩国这样中小国家很难办到的。而韩国作为一个人口、经济实力、综合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与大国有着明显差距的中小国家,在条件明显不具备的情况下,硬要挤身大国航天俱乐部,其做法是否合理和明智确实值得商榷。

  而且,虽然韩国如今被认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认为是借鉴日本“拿来主义”最成功的国家。如韩国最初的汽车、家电和船舶工业等无不由此起步、壮大,但这其中绝大部分均是依靠“外国地基+韩国二楼”的模式和快速发展起来的,在基础技术和系统性上它们都没有多少“根基”。而,航天科技是最复杂的高科技之一,火箭这种产品没有更多试验的机会,它对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吸纳能力要求很高。像“罗老号”这样采取联合研制的途径,并不一定能迅速提升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脱离了技术内核的火箭技术合作风险是巨大的。

  因此,在自身与外国联合研制的火箭接连失败,而自行研发的产品还八字没有一撇的情况下,韩国有关方面就制定出如此“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实在令人忍俊不禁。说实在的,这其实就是在搞航天大跃进,就是欲在根基还未打牢的情况下盖大楼,其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特别是航天技术,这是容不得任何侥幸和掺假的,否则就会是严重的挫折和巨大的血的教训。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 韩国
  • 运载火箭
  • 航天大跃进
  • 并非好事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