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何辉:打“特供”易,除“上贡”思维难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15: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环球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表示,已与中宣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方案,将集中清理滥用“特供”、“专供”标识的商品。这是件大好事。但是,值得深思并应继续质问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法商家会通过借用“特供”或“专供”的方式来抬高产品价格、促进产品销售呢?这说明这类概念在社会中“吃得开”,受欢迎,说明对特权的崇拜和包容行为充斥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特供”观念在中国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我在写作《宋代消费史》一书时,通过研究大量古籍,对宋代各个时期有记载的贡品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北宋前期贡品大约有166种,北宋中期的贡品大约207种,北宋后期的贡品大约236种。那时有贡品,是因为有要求上贡的制度,如今上贡的制度没有了,但“上贡”观念却对“特供”观念的形成发生了作用。这说明,如今“特供”的观念是有早期的制度基础的。我未专门研究元、明、清各朝的贡品数量,但毫无疑问,“特供”观念是在中国历史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而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贡品制度,还有很多其他制度对中国社会特权观念的形成与加强产生了作用。尽管辛亥革命破除了帝制,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但特权观念依然顽固地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人。

  无独有偶,不久前国内某问卷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高比例的受访者认同高强度的竞争,但同时包容某种形式的特权或不拒绝使用特权。这样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社会中充斥的各种“特供”商品,确实有顽固的观念基础。

  中国人对特权在观念上的较大程度包容与接受,不论是因为对既得利益的维护还是因为犬儒式的忍耐,都可以被解释为中国人在观念与行为选择方面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从现实的视角反观,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特权实际上是观念的某种结果,而这些观念又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所影响,是它们影响的结果。尤其是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很多人臆测所谓的“特供”、“专供”产品更具有安全保障,因而趋之若鹜。

  令人遗憾的是,在具体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还可看到不少政策或规定带有维护特权的思想印迹。例如,某些城市要求购车摇号,该规定虽对缓解交通拥堵有一定作用,但这一政策只是表面公平,实际上是通过限制一部分人的消费自由来维护既得利益者的自由,很可能会刺激人们将千方百计通过寻租获得车号视为一种新的特权符号,强化了特权思维。

  在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观念、行为选择环环相连,互相影响,作为制度结果的观念本身具有顽固性。因此,要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彻底清除所谓的“特供”商品,选择观念的启蒙或变革应是条件之一,需要我们为此努力,但制定真正能体现公平的政策,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下力气,才能更快地破除“上贡”思维。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热词:

  • 特供
  • 北宋后期
  • 何辉
  • 贡品
  • 专供
  • 中国传媒
  • 宋代消费史
  • 行为选择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