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姜陆:让中国版画重返大众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1日 0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提起版画艺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是那承载着唐宋信仰教化、明清传奇文脉与近代革命进步精神的中国传统木版画。为之骄傲的自信,来自于它承载着我们文化精神的内核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自鲁迅先生在上世纪发起“新兴木刻”以来,中国创作版画经历了兴起、发展、转化等时期,其中包含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融汇、政治需求与艺术自律的失衡与调整,以及对姊妹艺术的借鉴与转化等过程,期间版画始终与现实和大众生活紧密相连。

  近些年来,中国版画虽然经历了形式、观念和技术的变革,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在了各大画种的前列,与昔日木刻风靡全国的辉煌时期相比,中国当代版画创作依然略显自闭、边缘。一方面,传统版画的审美与趣味受到现代版画语言的冲击;另一方面,作为版画创作主力军的学院创作,也因热衷于技术语言的探索和观念的表达而呈现出先锋特征,忽略了大众的接受能力,影响了传播,导致与大众的疏离。

  信息化社会,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独特文化传播功能的版画,应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为了让大众了解版画、了解创作版画的现状、欣赏版画艺术,中国美术家协会于2011年“中国版画年”中推出了“中国版画进万家”等一系列公益性美术活动、群众性版画推广活动。力求通过版画的传播,拉近版画与大众的距离,推动版画艺术的发展,进而推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中国版画进万家”活动2011年在青岛启动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第二届“中国版画进万家”活动于2012年9月在贵州省安顺市举办。16位国内知名版画家通过实地采风,从贵州神奇秀美的山川、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厚迷人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素材,激发了表现多彩贵州、颂扬民族文化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真实反映时代与民族精神的版画佳作。活动以赠送的方式让版画走进了贵州的中小学、大学、文化馆、美术馆等单位,进而诠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真谛。

  版画走向大众,不等于学术被架空。就版画的学术性而言,版画内在的规定性,形成了版画语言的独特审美特征。创作版画具有的特殊面貌,既有别于作为文化传播手段的印刷术,又有别于文化形态中其他以审美为目的的绘画方式。版画所使用的特殊媒介——“版”,决定了其表现过程的间接性特征和结果的复数性特征。因此,版画创作中,媒材始终作为思维元素参与对客观世界的把握。

  目前,大众对版画艺术的认知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版画概念、对版画的内在规定性的一些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原创版画与复制版画概念的混淆,使许多人认为版画只是一种复制品或印刷品,艺术价值不高。事实上,现代对版画的概念理解大致有三种:一是复制版画。利用版画的技术还原艺术家的油画或其他绘画作品,作为艺术的衍生品或高仿品进入大众视野,作用在于提高艺术家作品的附加值。严格地讲,这类“版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版画;二是原创版画,即在版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利用木版、金属版、石版、丝网版等媒材制版,将艺术思想借助于“版”转化为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原创性、艺术性;三是在现代艺术理念观照下的,依据传统版画复数性或间接性等元素拓展出的实验性版画。例如,徐冰的作品《析世鉴》,以文字为基础,以复数为手段,“冲破艺术品总是一个固定结果出现的一般认识,揭示出艺术存在的另一隐藏的但却真实存在的方面”。这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版画的外延探索和当代性转换。

  可以预见,伴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具有现代品质和学术性的原创版画作品,会得到大众的接受和青睐,并因相对平价而成为艺术收藏的佳品。中国版画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过程中,也将推动中国创作版画品质的不断提升和持续发展。这在“中国版画进万家”活动中已有所体现。活动开展至今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令人欣喜,更让人对版画的未来充满信心。

热词:

  • 版画
  • 中国
  • 艺术
  • 大众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