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张浩:祭孔与江南style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8日 13: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在北京孔庙祭孔仪式上参与表演的学生。

  或许您该说了,也不知道是哪根脑筋不转了,作者非要把标题上这两个词组装到一起。的确本人近来受这两者的刺激太大,而且它们竟都来自同一个国度——韩国。

  先谈祭孔。在首尔成均馆文庙大成殿,也就是在韩国排名前十的成均馆大学校园里,每逢孔子祭日(5月11日)和诞辰(9月28日)时,盛大的“释奠大祭”都会举行,现已列入韩国第85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9月28日的图片新闻报道,64名成均馆大学舞蹈系学生表演世界上唯一一个保存原型的八佾舞,脸上庄严而宁静。韩国国内对该仪式相当重视,电视台会进行录播。当年,曲阜为恢复祭孔仪式,也曾到韩国学习。国人因此受到震动了,或者说受刺激了。

  恰逢其时,同样来自韩国的舞蹈“江南style”风靡全球。但你会发现,除了韩文和东方面孔外,MV里面几乎看不出什么韩国烙印。选的场景似乎在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都可以见到,让西方观众接受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冲突感,压根儿就谈不上算什么异域文化。

  为啥韩国搞东方文化能让中国人震动,搞国际范儿的又能火爆全球呢?

  据我观察,无论韩国搞哪种范儿的艺术,都有一点共同的地方:视觉美感十足。在韩国的祭孔仪式中,礼乐生的服装严格遵循规制,浓墨重彩,从色彩和装饰上对观众的感官是一种强烈刺激,加上舞蹈系学生的精彩表演,让观众看这场仪式时有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江南style”则更不用说,简单而雷人的骑马舞,让此舞曲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可模仿性,怪不得众多文体明星会趋之若鹜,如在北京中网决赛颁奖仪式上的小德。

  当然,对于这两者的视觉美感,国内也有许多不同看法。关于韩国的礼乐,有人会说儒家不是为礼乐而礼乐,为衣冠而衣冠,儒学的宗旨也不是专门保存古装古礼,所以那些都是次要的。的确,中国古代主张乐教,《礼记·乐记》里就写道:“乐者,天地之和者;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的目的似乎更多和秩序联系在一起。但你可以反过来想想,一项仪式如连基本的美感都不具备,还谈何秩序?恐怕带来的会是无序。想要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还是得让形式俱足,才能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吧。

  而对于“江南style”,许多国人说其“三俗”。它的确“三俗”,不过就像《纽约客》杂志写的,“尽管文化差异十分明显,但当世界各地的民众看到一个外国人调侃自己时,他们会欣然加入进来。这种事物具有吸引力。”干嘛看人家有点好东西就急着挑毛病,却不多多反省自己呢?

  可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论断,也是有条件的,不算金科玉律。能否抓住普罗大众共通的脉搏,才决定它是否能够传播。而能否传播,不就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命脉吗?无论它是传统文化还是流行文化,都得过传播这一道坎。

  今天中国许多地方上演着包括祭孔、祭黄帝、祭炎帝在内的祭祀活动。人们是否想过,大家来祭孔,对传播孔子的价值乃至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能否有一点作用?在思考孔子的思想和现代文明规则的打通问题之前,我们能否把那些仿古的衣冠做得再精致一点,在仪式的各处环节更能体现出“雅乐”的特性来?

  我们不能忘了,自晚清以来的很长一个时期,最急于引进现代政治文明的人正是儒家人士。儒学之所以能有生命力,也在于它能常变常新,时时处处结合到日常生活上去。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必须借助现代文明的传播手段,并不能因为它和道德和伦理相关,就先不管它的美感。这曾是传统文化忽略了几千年的地方,如今的现代人难道不能想办法改进吗?看着江南style的同时,是否曾想过,“中国style”该如何借鉴呢?

热词:

  • 祭孔
  • 乐教
  • 三俗
  • 江南style
  • 礼乐
  • 有意味的形式
  • 雅乐
  • 学生
  • 礼记·乐记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