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刘文嘉:看诺奖的心态可以更淡定些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0日 10: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光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从“十一”长假结束的第一天开始,远在北欧的瑞典将陆续颁发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而中国作家莫言成为获奖的热门人选,则让将于11日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分外引人注目。

  此前法新社的报道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很可能在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中产生。全球著名博彩公司更是烈火烹油,在它给出的赔率表上,首次出现在名单上的莫言排在第一位,村上春树紧随其后。其实从长期看,博彩公司的赔率表与诺奖的实际结果关联并不密切,但这无疑是一次公众情绪的量化表达。

  中国文艺界和普通读者的热烈反应或可与此相互参照。评论者纷纷就莫言作品的派别、艺术性、影响力、历史地位,以及文艺上的独立性、甚至其本人的政治倾向展开激辩。而普通读者则更关注,能否真正有一位中国作家(中国籍)创造历史,问鼎这个世界性奖项。对作家本人的评判与对诺贝尔文学奖本身的评判交杂缠绕,但无论是对莫言获奖资格的肯定还是质疑,对诺奖权威性的认可还是批评,这背后都有一种中国文化获得世界声誉、掌握话语权甚至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冲动。

  相比起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奖项,正因为这个奖项所代表和描摹的,正是充满了偏见与冲突的复杂的人类社会。即便评委本身文学眼光并不狭隘,但完全避免本土化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也是不可能的。而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也无疑加重了这种偏向。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奖项面前要尽量平静下来。

  让文学与商业化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让严肃作家和作品获得尊严,给予写作者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更平和的创作生态,培养更大规模的理性和有深度的读者,以民族语言的艺术性展现民族文化的广阔性,这些比获得诺奖更具紧迫性。对中国文学而言,有这样的“内圣”,才会有那样的“外王”。如果没有找到诺奖的意义和中国文学之间真正的关联性,那么围绕得不得诺奖的争论也终要归于文坛喧嚣。

热词:

  • 诺奖
  • 诺贝尔文学奖
  • 内圣
  • 外王
  • 淡定
  • 奖项
  • 博彩公司
  • 中国文学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