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谭浩俊:央行应增强货币政策灵活性和针对性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11: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不知是对通胀的担心,还是对上一轮货币超发的补救,抑或是其他其他的原因。总之,央行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了。

  据媒体报道,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周二进行了10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和19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此数据创下了央行有史以来最大逆回购规模。其中,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3.45%,28天逆回购中标率3.60%。

  如此持续不断地进行逆回购,且逆回购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中国金融史上还从未出现过。有人说,这是央行工作风格的转换,也有人说,这是稳健货币政策的需要。笔者不这么认为,工作风格的转换,决不能以牺牲利益和承担风险为代价,稳健也不代表谨慎,更不代表过度谨慎。

  众所周知,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并不适合用频繁的、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逆回购来处理。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量化宽松政策,给市场大“放水”。按照经济规律和常用的应对之策,中国也只有一起“放水”,才可以减轻外部环境的压力,抵御可能产生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影响。那么,为什么央行只采取筑堤坝不开闸的做法呢?理由何在呢?

  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的持续下行,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能力。企业生存、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社会稳定等,都在经济持续下行中暴露出了很多不太好的因素,出现了很多不太好的苗头。特别是实体经济,因为市场的原因,甚至连资金的需求也变得越来欲望不强了。

  对前者而言,外部的汹涌澎湃,必然会对中国的市场构成强大的威胁。如果央行的池子储水明显不足,就会因为池子内外压力相差过大,面临强大的决口风险。一旦哪个地方出现决口,就极可能引起整个大堤溃败。这一点,不知央行有没有考虑过。

  对后者而言,虽然企业因为市场原因,对资金的需求欲望下降。特别是生产投资资金的需求欲望更弱。但是,这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资金了。很多企业,仍然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一方面,实体企业目前的资金困境,主要是前些年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上,过度地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房地产业、政府融资平台以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投放造成的,使很多实体企业因为资金原因,没有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也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造成企业后劲严重不足,经不起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从目前各地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看,非生产性投资仍然是稳定增长的主要手段。这也意味着,信贷资金的投放,仍然会出现不向实体产业倾斜的现象。那么,信贷结构也会在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市场规律之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预料,央行所以如此谨慎,还是担心池子里的水过满,会带来通货膨胀发生。因为,前两年货币超发引发的物价快速上涨,已让央行面临了太大的压力。而外界把矛头,也都指向了央行,认为央行才是物价过快上涨的罪魁祸首。

  外界的指责当然是不错的了,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行当然需要承担责任了。但是,货币政策怎样调整,也决不是央行一家能够左右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层等,也是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是,基本方案应当由央行来提出。

  也正因为如此,与其对政策作出调整,出现了问题,最终外界都把矛头指向央行,还不如谨慎一些,不要再次出现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至于经济下行、稳增长需要大量资金,一个是大环境所致,外部经济都在下行,中国又岂能独善其身呢?又如何“怪罪”于央行呢?一个大规模地逆回购,同样是向市场补充流动性,且不涉及政策调整,即便出现问题,板子也打不到央行身上。

  殊不知,央行目前的池子之中,水是十分混浊的,甚至可以说是存在许多有害物质的。关好闸门,或许可以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把池子中的水环境改善一下,谁了也无法保证,不出现池水外流、有害物质外泄的现象。更重要的,其他经济体在纷纷“放水”,中国就极有可能再次成为热钱等光顾的国家,使央行池子中的水更加混乱浊,有害物质也更多。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央行有点谨慎过头、谨慎有余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工作魄力、工作内涵,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危害的。对美国、日本等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中国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针锋相对,也采取“放水”策略。至于“放水”以后可能出现的物价上涨压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解决。更何况,即便中国不“放水”,也无法保证输入型通胀不会山雨欲来,同样使中国出现物价快速上涨的现象。

  这一点,央行应当反思,不要谨慎有余,而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热词:

  • 央行
  • 过剩行业
  • 货币政策委员会
  • 回购
  • 政策措施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