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邓荣军:造湖运动是否能造福于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5日 11: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媒体称,截至今年8月,西安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人工湖达28个,遍布西安城区与近郊。西安市水务局一名负责人称,这28个湖的水面面积超过5个西湖,造价总计达百亿元。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政府造湖动力来自于水和土地资源联合开发的价值,尤其是拉升房地产开发。(9月4日《东方早报》)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我们可以列举湖泊给城市带来的一系列好处,比如人工湖的修建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治水治内涝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人工湖是不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大规模开挖人工湖是否会加重财政负担?政府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到底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还是在为湖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做嫁衣裳?如果我们不对此进行审慎思考,无疑会陷入历史轮回的陷阱。

  政策不加以科学地论证,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不少教训。上世纪50年代,国家兴起围湖造田运动,所导致的后果是,仅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减少了543个。据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泊资料统计,解放初原有湖泊面积达2.9万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留的面积仅为1.9万平方千米,消亡了1万多平方千米的湖泊面积。素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20世纪50年代有1066个湖泊,目前仅剩309个湖泊。

  围湖造田运动所带来的后果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近年来各地又兴起了围地造湖的热潮。很多地方都宣称要打造东方的“水城威尼斯”,有一些地方甚至都不具备这个条件。这看似滑稽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为了拉动GDP的增长,而将科学发展理念抛在脑后。

  从一些地方热衷造湖来看,其动力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面子”,为了“面子”而忽略了“里子”,广州今年兴起了新一轮“造湖运动”,今年有6个新建人工湖在广州相继启动。这也引发了当地市民的热议和质疑,广州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湖?其二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形下,通过造湖拉动房地产市场,进而带动GDP的增长。从西安的例子来看,拟投百亿造28个湖,固然有多方面的考虑与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曾表示,对于城市的绿地面积,国家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但是对于城市湖泊并没有统一标准,但人工湖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又比如开挖了那么多人工湖,如何去保证水质不被污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只顾着造湖而不去考虑日后的维护管理,无疑是一种短视,更不会收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效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政府部门对此必须慎之又慎,只有这样,造湖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热词:

  • 人工湖
  • 面子
  • 湖泊面积
  • GDP
  • 绿地面积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