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刘小龙:第一次奥运会的收获与遗憾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13: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体育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能够亲赴前线采访一届奥运会,对于一个年轻的体育记者来说,无疑是件幸运而光荣的事情。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我有幸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在16天的时间里,亢奋、失落、自豪、惋惜、冷静、慌乱……几乎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情感都让我在奥运赛场上体会了个遍。以至于从奥运会结束到现在,很多情节依然还在脑子里不停地闪回,而且势必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当然,这毕竟是我第一次采访夏季奥运会,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既有满意的地方,也会有更多的遗憾和思考。

  来到奥运会赛场上,我发现与部分“强势媒体”相比,我们并不占优势,因为部分媒体在一个运动项目上有两到三个记者负责,而我们四个记者要覆盖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与这样的对手们硬拼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智取,走一些“旁门左道”是必须的。所以,在采访中我基本上放弃了混合采访区以及赛后新闻发布会,首先在这样的场合,大部分队员都说不出来太新鲜的内容,另外这些内容都会第一时间在组委会的新闻平台上出现。我将这部分的采访时间腾出来用在了场外,经常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新闻线索。比如在奥运会首金的现场,我知道国家队的人员由于忙前忙后不会给我提供更多的线索,但是我偶然了解到与易思玲关系密切的广东队教练刘小青到了现场。于是在比赛间隙走到场外四处寻觅,最后终于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观众休息室找到了刘小青。从这位省队教练口中,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易思玲的独家信息,这帮助我在伦敦奥运会第一天的工作顺利收场。

  还有一次是在乒乓球女单决赛上,我在比赛时就发现李晓霞的主管教练李隼坐在记者席一边的看台上,于是就一直注意着他的表情和动向。赛后当所有媒体都堵在混合采访区的时候,我发现李隼并没有从运动员通道离开,而是一个人从观众出口走了出去,于是一路尾随,最终与这位主管教练面对面聊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为我详细解读了李晓霞的决赛,还把弟子的性格做了一番剖析。赛后通过与李晓霞在群访时所说的内容进行比对,主管教练给出的信息明显更加全面而详尽。

  当然,第一次的奥运报道也留给了我很多的遗憾,现在回想起来,徐莉佳的金牌和戴小祥的铜牌无疑是两个最大的遗憾。在奥运之前的分工中,水上项目划拨在我的名下,不过由于水上项目,尤其是帆船帆板距离伦敦市区有4个小时以上的火车车程,而原则上我们的采访是不离开伦敦市区。这样我对徐莉佳在帆船项目上的这次突破明显预期不足,也准备不足。徐莉佳夺冠时,我正在射击赛场进行采访。由于无法兼顾,我只能在第二天腾出手来报道徐莉佳,由于第二天徐莉佳的活动很多,我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到帆船队领队,尽管也得到了关于徐莉佳的不少独家信息,但是在如此重大的突破上没有采访到当事人仍然成为我心中的一大遗憾。

  而戴小祥在男子射箭上的铜牌同样存在着和徐莉佳类似的问题,首先这样的“爆冷”确实是记者之前完全无法预料的,第二就是与其他项目的采访发生了冲突。徐莉佳和戴小祥这两起事件除了给我留下遗憾之外,还有更多的关于采访技巧或者采访时机上的思考。这也是第一次的奥运会采访留给我的宝贵经验,相信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的头脑会更加清醒,把握起来也会更加自如。

热词:

  • 教练
  • 赛场
  • 强势媒体
  • 李晓霞
  • 广东队
  • 国家队
  • 水上项目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