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丁洪峰:重大案件报道当谨防负面效应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7日 09: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2001年,全国闻名的悍匪张君在重庆伏法。2012年,周克华在重庆被警察击毙。尽管周克华和张君有相似的经历,据媒体报道,周克华的前妻徐某称,周克华曾研究张君,并认为张君的弱点是女人和手机。(8月16日华西都市报)

  随着周克华案件的侦破,对周克华生前身后各种信息的挖掘无处不在,媒体极尽能事,短时间内,有关于周克华的各种信息充斥于网络报端,甚至伸延至他的女友、母亲、前妻儿子等等,对于他生前活动的还原也不少见。

  诚然,大量的信息既能够满足公众的信息欲求,也构成了审视与反思此事件的信息基础,但同时,却不能不警惕浓厚舆论氛围下可能形成的“恶的示范”,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也应当注意公众心理干预。

  比如就在身负多条命案的劫匪周克华被击毙之际,无锡警方昨天下午组织开展了一场“抢劫银行取款人员”警情处置实战演练,被不明真相的网友当作又一起抢劫案发布,在网上引发不少当地网友恐慌(新华网8.16)。警方被指“未及时预告致恐慌”。

  当地警方的用意很明显,在银行劫案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通过组织演习,可以很好的检验地方的应对效果,及时找出问题、弥补不足,以更好的应对此类事件,同时可有效震慑危险分子。但是他们忽视了,对于公众来说,此时正处在一个心理震荡期,此时再发此类时间,必然导致紧张与恐慌。因此,倘若警方真要组织演习,也应该提前做好沟通,照顾民众心理。更重要的,则是有意识的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化解重大恶性事件可能给社会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谨防这可能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

  不得不说的是,媒体报道中对于事件信息事无巨细的挖掘,对于凶徒“优点”的报道,比如说起“不甘平庸”,“研究张君”,其对于“女人和手机”的看法等,却很可能带来“恶的示范”,比如对于凶犯的模仿等等。此类事件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曾经发生的“幼儿园残害儿童”事件,就曾在短时间内在其它地方重复发生,一度引发了有识之士对于媒体报道中“度”的反思。可惜在对新闻热点的疯狂追逐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度的把握。此外,对于新闻伦理与人性的反思,也每每被提起。比如媒体在采访周克华母亲时,对其母亲对来的刺激与伤害,就实在让人不忍。

  因此,在报道、反思周克华案件之时,也不能忘了反省自身。

热词:

  • 周克华
  • 案件
  • 心理干预
  • 恶的示范
  • 优点
  • 此类
  • 警方
  • 抢劫银行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