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赵勇:深圳为文明立法 “民意全程参与”才是最大看点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6日 09: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齐鲁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深圳开全国先例,拟立法处罚不文明行为,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这部地方性法律的全称是《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拟对市民随地吐痰、攀摘公共树木枝叶花果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处罚形式包括罚款、社会服务令、降低信用等级等等。(8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围绕这次国内并无先例可循的立法,争议很多,比如罚款的额度多少才合适,由城管来执法是不是合适,不文明行为能不能通过立法来处罚,等等。既然无先例可循,有争议就再正常不过,关键问题是,这些争议背后的民意,能不能被充分吸纳进立法过程中?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深圳此次的立法实践开了个好头——从拿出条例草案论证稿开始,通过民意调查、专题论证会、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全过程吸纳民意,正如多次参加民调的深圳市民敖进南所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部法律在立法过程中能在这么大尺度上向市民开放。”相比于“立法处罚不文明行为”这一极具眼球效应的舆论兴奋点,“全程透明立法”才是深圳此次实践更值得关注的地方。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立法还是公共决策,都出现了征求民意的风潮,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不容否认的是,目前的征求民意,仍然只是有限试水,仍然体现出民意参与度不够的遗憾——通常是拿出草案后才征求民意,而征求民意的过程,往往也是一次性的,至于最后的民意对立法和公共决策形成了多大影响力,也往往因为数据公开不详细而语焉不详。

  这些不足,深圳都在此次的“处罚不文明”立法中有所触及——不是等拿出草案才征求民意,而是从草案论证稿阶段就广开言路;在立法过程中,通过民意调查、专题论证会、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多次征求民意,而不是一次了事;从一审开始就面向所有公众开放,全部细节向媒体公布……全过程公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草案论证稿目前共44条,有18条是在征求民意和讨论环节由市民提出来的。

  拟立法处罚不文明行为,深圳此举开全国之先河,但全过程透明立法,是更值得关注的开先河之举。这不仅是深圳的一次试验,更是今后立法和公共决策努力的方向。

热词:

  • 立法实践
  • 立法过程
  • 看点
  • 中国青年报
  • 不文明行为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