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费伟伟:让百姓看得见幸福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6日 09: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舍得投,向民生领域集中财力;看得准,优先惠及贫困群体;抓得实,把民生建设像抓经济发展、考核经济指标一样抓紧抓实

  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建立农民工失业保险,率先对公租房配租配售公开透明管理,成为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份……

  近年来,福建在民生领域屡有大手笔,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多谋民生之福,福建可谓实至名归。事实上,对福建而言,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家底不厚,财力并不宽裕,可为什么在民生方面却能办成很多大事呢?这里边,有三条经验值得总结。

  “舍得投”,向民生领域集中财力。民生优先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用真金白银、投入力度来说话。“十一五”期间,福建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4500亿元,占比超过2/3。去年,全省直接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更是达到71.7%,确保年初向全省人民承诺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兑现。今年以来,福建更加明确地提出,今后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领域,确保民生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这就从施政思路上明确了民生改善的预期。

  “看得准”,把有限的财力、新增财力集中后优先投向贫困群体。民生是个大领域,民生方面要办的事也很多,舍得投还要讲科学,看准了集中投入,争取最优社会效果。福建的做法是“雪中送炭”,就是贫困优先,把保障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农村扶贫标准从国定2300元提高到3000元,全省住房保障覆盖面达10.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方面最生动的例子是“造福工程”。这项工程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启动,先后有70万农民从偏远、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差的自然村搬出,整体移居至集镇、中心村等公务服务水平较高的聚居地,既改善居住环境,又增加就业机会,是扶贫致富的治本之策。但其投资也相当大,福建省委、省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看准了就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久久为功,因而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

  “抓得实”,把民生建设像抓经济发展、考核经济指标一样抓紧抓实。在福建,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一起,是省里重点抓的“五大战役”,各地每季度的落实情况都要考核,还登报公布。由于倒逼机制的有效推动,干部抓民生的主动性大为增强。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福建积极探索构建民生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做实民生工作,明确提出“3个12%”的全年工作目标,提出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要同步增长,使百姓“幸福看得见”。

  改革的结果要增量,增什么量?增人民利益总量。改革的成果要共享,和谁共享?和广大群众共享。这是福建省领导经常强调的一番话,福建在财力和制度等方面的民生导向更是作出了有力诠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福建的幸福图景将更加动人。

热词: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发展观
  • 十一五
  • 地质条件
  • 倒逼机制
  • 改革发展
  • 居住环境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