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来论:靠隐私谋利,谷歌如此“不作恶”?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3日 10: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作者:刘静

       由于追踪使用苹果Safari浏览器的数百万用户的上网历史和习惯,并据此展示针对性的广告,违背遵守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承诺,谷歌已经同意支付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的22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高额罚款。这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一家违反协议的公司提出的最高额罚款。(8月10日国际在线)

       这已经不是谷歌第一次面临侵犯用户隐私的指控了。2010年,谷歌地图的街景服务(Google Street)功能因窃取私人数据,在欧洲、美洲,持续的抗议之声和政府部门的调查接连不断,不少国家甚至直接对谷歌的这一服务亮起了红牌。而从今年3月1日起,谷歌对其用户隐私政策进行调整,用户使用谷歌提供的60多项服务(YouTube、Gmail、Google+等)时暴露的偏好将被整合起来,以利于该公司的广告投放能够更加精准有效。这项决定受到了美国和欧洲立法和监管层面的强烈谴责。

       为什么谷歌顶着压力,如此关注用户数据收集?原因在于,谷歌已经从一家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成长为一家凭借广告获取收入的互联网巨无霸,广告是其最大盈利模式。因此,谷歌努力搜集用户数据,致力于将广告做得更加精准,以获取更高的收入。这符合商业规则,也是互联网公司逐利的天性。然而,唯利是图只会侵害用户权益。在用户不知不觉中跟踪他们的上网行为,依靠用户信息来卖广告,用户将面临定向广告骚扰、个人信息遭受不当使用,甚至隐私泄露等风险。这明显不符合谷歌长期标榜的“不作恶”的职业信条,难免引人质疑:谷歌是“全球最好的知识管理工具和生产力工具”,还是无孔不入的信息恶霸兼刺客?

       此次接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250万美元的罚金,谷歌不过是拿钱消灾。身为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巨头,谷歌着实“不差钱”。英国《每日邮报》称,今年第一季度谷歌的净收入达到28.9亿美元,这也就是说,仅仅用17个小时,谷歌就能把罚的钱赚回来。在巨额商业回报与用户信息安全之间,谷歌如何选择,或许不难猜到。

       问题是,一个无所不知的谷歌,不仅对用户信息安全构成威胁,随着网络追踪技术和照相技术的进步,它还可能触及经济、国防等敏感数据,危害国家安全。以谷歌地图为例,今年6月,谷歌发布了航拍3D立体地图,向用户提供航空视角的城市照片,比传统卫星照片更具真实性。这项技术被质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侵犯人们的隐私”,可以窥视世界全貌,并能通过网络共享信息,有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商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信息时代,掌握了全球信息,也就掌握了信息“霸权”,这意味着暴利,谷歌显然深谙此理。如今,政府立法和监管部门亟需制定相关规则,防止谷歌滥用其领导地位和影响力,损害互联网信息安全。同时,谷歌当反省自己创业时期的“不作恶”的承诺,不要滥用了网络自由,要知道,谷歌的生死由用户信任决定。

热词:

  • 隐私
  • 谷歌
  • 不作恶
  • 浏览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