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谷歌:用侵权标榜网络自由?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3日 10: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作者:于晓丹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由于追踪使用苹果Safari浏览器的数百万用户的使用习惯,美国搜索引擎谷歌已经同意支付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的225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这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一家违反协议的公司提出的最高额罚款。

       2011年,谷歌签署了一份有效期20年的协议,包括承诺不会窥探消费者的隐私习惯。6个月前谷歌却被揭露越过Safari的安全保护程序,追踪网络用户的个人活动,分析其隐私习惯,帮助网络服务和广告商投放用户感兴趣的广告。此事被曝光后,谷歌立即从Safari浏览器上撤回这项技术,也因此成为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的重点。

       被指网络侵权,谷歌已不是第一次触碰雷池。2009年10月,谷歌未经授权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一事,引发各界持续关注。5年中,至少570位中国作家、17922种作品在著作权人未知的情况下被谷歌收录在其数字图书馆计划中。然而谷歌却称扫描图书是为了“焕发那些已经难以发现的旧版、脱版书籍的生命”,“保证作者和出版商能够从他们创造性的努力中获益”,由此引发中国作家走上维权之路。

       另外,谷歌街景地图自2007年5月推出以来也“花边新闻”不断。据报道,谷歌街景车曾在英国遭割轮胎,在奥地利遭70岁老翁斧砍。因其所拍摄的高清图像严重侵犯了公众隐私权,且为犯罪分子寻找潜在的下手对象提供了方便,多国已对谷歌的此项服务展开调查或上诉。

       2010年谷歌曾公开发表声明,声称受到了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攻击,不愿在中国运营“受到审查的互联网搜索引擎”,而宣布退出中国大陆,继而将服务器转至香港。谷歌退出,貌似留下一个“维护网络自由”的斗士身影,此番遭到FTC罚款已经证明,事实并非如此,谷歌标榜的“网络自由”显然带有美国式的双重标准。

       严格限制互联网是美国所宣扬的“网络自由”背后的现实。比如,美国《爱国者法》和《国土安全法》都包含监控互联网的条款,并授权政府或执法机构监控和屏蔽任何“危及国家安全”的互联网内容。2010年通过的《将保护网络作为国家资产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宣布紧急状况下,拥有绝对的权力来关闭互联网。另一方面,在美国每年度的人权调查报道中,却严厉指责中国管制互联网,干涉民众网络自由的行为。

       在互联网自由问题上对人对己实行双重标准,对外要求别国提供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自由”,并以此作为外交施压和谋求霸权的重要工具,对内则对互联网进行严格管制。“互联网自由”不过是美国进行外交施压和谋求霸权的一个说辞而已。

       谷歌,全球第一大搜索引擎,美国互联网的佼佼者,一直对外宣称,自己的搜索服务如何将准确信息传达给受众。目前,全球13台根服务器有10台在美国,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让美国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和掌握他国的情报成为家常便饭。谷歌在深厚的官方背景下,其所标榜的网络自由,就是真的自由吗?可以肯定的是,以侵权案件不断的现状来看,谷歌自由斗士的形象岌岌可危。

       今年第一季度谷歌的净收入达到28.9亿美元,这意味着,仅仅用17个小时,谷歌就能把罚2250万美元赚回囊中。但正如FTC主席在声明中称:“企业不论大小,一律都要遵守FTC规定,履行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承诺,否则支付的罚金将远远超出遵守规定的成本。”

热词:

  • 苹果Safari
  • 谷歌
  • 网络侵权
  • 消费者隐私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