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程亚文:善待农民工,延续“人口红利”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2日 11: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环球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称,现在全国有2.3亿流动人口。而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占到全国总人口17%的这部分人群,在“流动”到城镇之后,与流入地的融合程度并不高。这对中国社会管理是一个大挑战。

  城镇里面有成千上万的人处于“游魂”状态,这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难度不言而喻。然而,把这2.3亿人当作消极因素,是需要“被管理”的对象,则是错误的。从公民权利角度看,2.3亿人中80%是农村户籍即所谓“农民工”,他们为中国制造业的兴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却没有很好分享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在公共服务上备受歧视,这很不公平;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2.3亿流动人口是中国当前最为丰富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确保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最大的利好。

  中国今天在人口和经济发展上面临的问题,已经与过去极为不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预计到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就会出现下降,各地不断出现“民工荒”就是写照。虽然推动产业升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困难,但作用仍然有限。最需要做的,应是善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从以往情况看,中国“人口红利”期的丧失,实际是人为的提前丧失,是对人力资源没有很好利用的结果。目前,城镇用工普遍存在“吃菜心”现象,只喜欢使用年轻人口,对四五十岁、仍处在劳动年龄的“农民工”,很少有人愿意聘用。笔者几年前到湖北宜昌做调查研究时,当地基层干部谈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回乡的40、50岁左右人口的就业。

  与此同时,占流动人口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潜力,还没有很好挖掘,他们在城镇生活,却无法如有城市户口的同龄人那样,在城市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培训,其劳动技能相对不足。这部分总量上亿的年轻人口,不可能如父辈一样,“打不动工”就回乡务农。不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创造就业渠道,会影响中国社会安定,而处理好了,则会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近年来,不断有人呼吁提高退休年龄,这是必要的,但当前更应该做的是把流动人口的劳动权利维护好,把劳动潜力挖掘好,这可以在今后一些年有效减缓因劳动人口占比下降和总量下降带来的压力,使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延长。要为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地生根创造条件,打破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哪里工作就享受哪里的社会保障,而且户籍和社会保障可以随工作变动而自由变动。同时,要有力保障流动人口的劳动权利,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农民工进城后无法在城市安居,很大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劳动权利得不到很好保证,农民工的劳动收益与付出不相匹配。有基于此,要加大《劳动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民工的收入增长起来,能够负担租住房屋、子女教育等基本的生活开支。

  大量农民工流动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撑起一片蓝天,国家有责任为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创造条件。当然,一下子改善大量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处境并不现实,但眼下确实到了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力度的时候!

▲(作者为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热词:

  • 农民工
  • 人口红利
  • 农民工流动
  • 在城镇
  • 劳动法
  • 游魂
  • 劳动权利
  • 非传统安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