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环球时报社评:公信力在哪个点出事,就在哪补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08: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环球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沈阳一些商户近期受各种传言影响,关门停业。辽宁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现象。沈阳官方针对有集中整治和高额罚款的传言公开表示,若发现乱检查、滥罚款行为,将严肃查处,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

  相信这些正面信息将很快发生作用,沈阳的私营商业恢复正常不会是很难的事。

  然而很多小商户因为此前有传言说官方要为辽宁全运会筹款而大幅提高罚款,从而纷纷被吓住,这说明官方公信力自动压制“谣言”的本应有力量处于缺位中,在会不会非正常罚款的问题上,当地政府的可信度低于传闻背后的那些“七嘴八舌”。

  最近各地出的几件事,几乎都与当地政府公信力不足直接或间接相关。公信力已成各地政府改善社会治理的最大短板,围绕它今后大概还会出各种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事情。

  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也不是某一批官员一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所有官员实际上组成了公信力联盟,个别地方和个别官员对公信力的损害,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全局。

  然而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是无处下手、没有希望的事情。它恰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出一个公共事件,同时也是政府向社会表达真诚的机会。在公信力问题上,“坏事变成好事”的机会最多。

  最近几件事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正面信息:政府根据民意做工作改进是积极的,当合理的批评出现时,政府选择接受批评在可能性中最高。此外经过与谣言的几轮公开斗争,政府的辟谣能力在加强。只要官方发出信息及时,这些信息最终都主导了事情的发展。

  因此提高公信力,就要在公信力出问题的点上及时补救,这种补救不仅当时有效,而且能做长远的积累。公信力对应的不是政府“好”的程度,而是政府“诚实”的程度。而做到“诚实”,无论对一个人或一个基层政府来说,都比做到“好”和“优秀”应当更容易。

  今天的政府其实谁也做不到“特别好”。中国人已经放开眼界,全世界的各种“好”已经看遍,很容易对照出中国的“不好”。而且由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高,批评越来越开放,政府只会显得越来越“不好”。实事求是与公众交流是各地及各级政府今后的必由之路。

  尽可能公开信息,对公众不高兴的事情也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同时尽全部力量把事情做好,能做好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好就向公众讲明原因。这样做一开始可能会出现额外麻烦,政府的形象会受到冲击,但时间一长,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必有全面反弹。

  各地政府都应有信心,中国进步是很快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呈持续上升之势。任何时候都会有不满,但民众的判断力也是不断健全的,大家分得清虽然今天不理想,但比昨天好多了,而且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能为民众做到这些的政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沈阳这次的教训首先是官方信息来得过晚,直到民间的怀疑在微博上做大才反应过来。对所有公众关心的问题表态快些,坚决提供真实情况,有问题就承诺改正,神秘的公信力真抓起来,入手就这么简单。而且对官员来说,说真话虽有风险,但比说假话的风险要小得多。▲

热词:

  • 谣言
  • 社评
  • 诚实
  • 政府公信力
  • 公开信息
  • 短板
  • 全运会
  • 搜索更多谣言 社评 的新闻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