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徐娟:不妨学学伦敦的“抠门”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09: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光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8月2日媒体报道,伦敦奥运会的一些场馆和建筑是使用房屋拆迁的旧建材翻新建成的。更绝的是,精明的英国人在伦敦奥运会后,还将把一部分场馆拆解或者“缩编”,拆下来的建材重新转卖给英国各地的市政工程,甚至是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巴西。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世界级难题。或许是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而导致财政捉襟见肘,英国人才会如此地精打细算。但他们的“精明”和“抠门”,却能给我们正在饱受公众诟病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一些有益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在建设体育场馆上过于泛滥。凡有赛事,不论是承办国际大型比赛,还是全运会、省运会,甚至是部门和县级运动会,大都兴建大型的体育场馆,运动会办完了就闲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满足公众日常锻炼健身需求的社区体育场馆却难觅踪迹。

  另一方面,在经营上入不敷出。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披露,我国有85万个体育场馆,其中65%的场馆一年中基本没有收入,经营极其惨淡,有些不得不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维持正常运营。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抱怨,时下过高的公共体育场馆收费让自己“贵得运动不起”。国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性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各种运动会、展览会、节庆活动等留下的大小不等的场馆,都是纳税人的钱修建的。怎样建设使用、如何维护运营,再投入到民众中去、服务于大众,考验的是政府的决策能力、管理智慧和服务水平。首要的是在建设理念上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能不新建的做到不新建,尽量通过改造利用,控制大型场馆的规模与数量,不妨考虑借鉴一下伦敦奥运场馆建设的“抠门”之举。同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场馆建设的合理分布与功能完善,做到交通、餐饮、娱乐等场所相配套,为今后方便对公众开放,活跃全民健身市场打下好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在管理运营上求新求变。华东师范大学一教授在评述后世博场馆利用时说:“如果说世博聚焦的是国家战略,持续则是将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和民众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这三位一体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才是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当前陷入经营困境的各类场馆。这些场馆不仅要着眼于后续利用,更要深度开发,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要保持举办运动会时的光环和荣耀,更要定位转型、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中转型,谋得商机和生机。

热词:

  • 抠门
  • 缩编
  • 造血
  • 公共体育场馆
  • 运动会
  • 奥运会
  • 赛后利用
  • 节庆活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