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左衡:“画孰最难?”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09: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画孰最难”的命题出自《韩非子》,结论是“犬马最难”,而“鬼魅最易”。这个命题似乎被《画皮2》(下称《画》)的巨额票房成绩证明了。但坦率地讲,《画》的成功是商业上的,在艺术和文化两方面,《画》都有缺陷。借用它的主题曲歌词来说,就是“画着你,画不出你的骨骼”,更没有画出心魂所在。

  从服装和武器型制上看,《画》的剧情隐约发生在汉朝,其时重鬼神,巫术方士大行其道,这原本可以为剧情提供足够的资源。然而,《画》对此却几乎全盘放弃,另从西方和日本文化中借用,“挂羊头卖狗肉”,在古中国的语境里“拼装”起异国的魔幻。比如,放着中国传统里的“方士”、“法师”不用,用起了“捉妖师”的角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东方文化有着自身的神话系统,这个系统与西方截然不同,有些意义所指甚至大相径庭,所以影片的借用有时看来实在是不伦不类。比如影片里的《妖典》就不可能是中国神话体系的产物,《妖典》对各色妖怪做了精确记载,这种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西方也是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狄德罗等编撰百科全书才成熟清晰起来的。而汉代已有的最接近这一功能的作品为《山海经》,这个现成的文化符号却被弃之不用。类似的细节方面遗憾还有很多。

  当然,商业魔幻影片制作不是学问考据,但其幻想的部分都必然有根据和逻辑,这根据和逻辑就是母体文化结构。尽管当代的大众通俗文艺创作越来越呈现出所谓“碎片化”的特征,不再执着于对文化结构的表达,时下各种流行的魔幻小说和游戏更是对中国神话系统完全不管不顾到堪称数典忘祖的程度。但是,在成熟的电影文化模式里,那些碎片仍然依存于其母体文化之上,无论西方的《魔戒》还是日本的《阴阳师》,都是如此。魔幻文艺的作者对母体文化了解越多、越深入,则越能够用现代文化的意识对其进行新的表达,从而使母体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也就是说,如果一部成功的商业魔幻影片能够促使本国观众对母体文化有所亲近和记忆,而不是在貌似母体文化的表象下对其他文化加深认同,那么,其在文化传播上的贡献显然要更大,无论对母体文化还是其他文化都是如此。可惜,《画》放弃了它可能有的对中国神话资源及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

  剧情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是杀人吃心,影片中多次用过分自然主义的细节处理来表现这一元素,趣味实在不敢恭维。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剧中被投注最多同情的公主,在变妖后居然也在意识清醒的情形下杀害了一个完全无辜的人取心。尽管进食被制止,但普通人的死亡已经发生。再细观全片,所有取心者对此行为均毫无罪恶感,更不必说悔意。为了成就主要人物的凄美,普通人的牺牲变得无足轻重,生命分了贵贱而非平等——联想到这样的情节设置可能对观众造成的影响,让人尤其不安。

  《画》表现出的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对魔幻电影重新认识。魔幻电影绝不是轻松一抬脚就能脱离现实地面,相反,唯有深入地关注和理解现实,才可能超越现实,营造全新的、同时合乎人的本质的幻想世界。《魔戒》、《纳尼亚传奇》的成功与它对现代战争、种族共处和敬畏自然等当今世界现实问题的反思不可分割,更加通俗的《哈利·波特》则对青少年心理学有相当深入的把握,同时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体现出对西方神话系统和文化的熟稔。可见,魔幻电影不是单凭想象和才气就可以做好的,即使有电影手段和技巧的娴熟也还不够,它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思考。回到韩非子的命题,我们不妨说:是画犬马还是画鬼魅,固然只是艺术取材上的选择,但两者都有其特定的规律。认识并尊重规律,是文化创造的前提。

  《画》的现象再次证明那个电影史上的著名悖论:票房与影片的艺术成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我看来,《画》的票房主要得力于三点:首先,上半年一直没有国产商业大片,大众积攒起来的观影欲望汇集到这一部影片上;其次,前一部《画皮》的成功为续集积累了口碑和认知度;再次,大规模推行3D版本提升了票房。当然,《画》的成功不仅暴露出国产大片的水准不高这一尴尬现实,相应的也反映出,中国电影观众乃至中国大众对电影、对文艺的了解和素养也还有待提升。后一点关系到艺术教育、文化建设等更加庞大的问题,《画》的现象是这些问题的结果。事实上,《画》的制作是用心的,我们能感觉到《画》的制作团队是善于学习的,如果他们能够从民族传统中得到某种切实的文化助力,有希望真的拍出东方式的魔幻电影来。

热词:

  • 神话体系
  • 母体文化
  • 魔戒
  • 画皮
  • New Document